刘石经
刘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shí/dàn jīng1.北魏刘芳的美称。
魏石经
魏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shí/dàn jīng1.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字为古文﹑篆﹑隶三体,又称"三体石经"。参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经说》﹑清顾炎武《石经考》﹑王国维《观堂集林.魏石经考》。
房山石经
房山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g shān shí/dàn jīng1.房山石刻经书。在北京市房山县大房山中。明沈德符《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大房山,在京师房山县境内,俗名小西天是也。隋大业间,僧静琬募金钱凿石为板,刻藏经传后,至唐贞观仅完《大涅盘》一部。其后法嗣继其功,直至完颜时始成,贮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门,锁以浮屠。"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始石经
正始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shǐ shí/dàn jīng1.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píng shí/dàn jīng1.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石经
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kāi chéng shí/dàn jīng1.始刊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于开成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种。共二百二十七石。字体为正书,标题为隶书。大和时,经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也称唐石经。今在西安碑林。
黄石经
黄石经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shí/dàn jīng1.即黄石书。
七经
卵石
卵石的同义词反义词
luǎn shí/dàn1.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一种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2.蛋和石头。比喻强弱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