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ǒng/zhòng xìng zhì dù/duó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后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孟加拉人
孟加拉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mèng jiā lā/lá rén南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另有少数分布在尼泊尔等国。约1.65亿人(1985年)。讲孟加拉语。在孟加拉国的信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工业。
旃荼罗
旃荼罗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 tú luó1.梵语。义译严炽恶业。古印度种姓制度下社会地位最卑微的受压迫最深的阶层。
泰卢固人
泰卢固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i lú gù rén也称“安得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约6340万人(1985年)。讲泰卢固语。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部分从事捕鱼业。
僧伽罗人
僧伽罗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sēng qié/jiā/gā luó rén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约1181万人(1985年)。讲僧伽罗语,信小乘佛教。种姓制度不很严格。主要从事农业。
印度斯坦人
印度斯坦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n dù/duó sī tǎn rén一译“兴都斯坦人”。印度人数最多的民族。另有少数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约2.1亿人(1983年)。讲印地语。大多信印度教,少数信伊斯兰教。盛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手工业。
奥里亚人
奥里亚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lǐ yà rén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约2752万人(1985年)。讲奥里亚语。多信印度教,少数信基督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
婆罗门
婆罗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pó luó mén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马拉雅拉姆人
马拉雅拉姆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lā/lá yǎ lā/lá mǔ rén也称“马拉雅利人”。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新加坡。约3000万人(1985年)。讲马拉雅拉姆语。信印度教,有的信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主要从事农业,有的从事渔业。
古吉拉特人
古吉拉特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jí lā/lá tè rén印度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另有部分分布在巴基斯坦等国。约3980万人(1985年)。讲古吉拉特语。绝大多数信印度教,小部分信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