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zhǔ lì xiàn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立宪
立宪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xiàn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君主~。
立宪派
立宪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xiàn pài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大都宣布赞成共和。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bèi lì xiàn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吴樾(1878-1905)
吴樾(1878-1905)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yuè (1878-1905)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安徽桐城人。曾在保定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支部,并创办《直隶白话报》,宣传反清革命。1905年为击破清廷预备立宪的骗局,在北京车站谋炸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在爆炸中当场牺牲。
时事新报
时事新报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shì xīn bào1911年5月创刊于上海。前身是1910年由《时事报》和《舆论报》合并的《舆论时事报》。先后为立宪派、进步党、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1918年3月创办副刊《学灯》,着重宣传新思潮。五四运动后逐步演变为抵制革命思想的舆论工具。1935年报权转让给孔祥熙财团。1949年5月停刊。
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yuè wáng zhāo/cháo又称“奥尔良王朝”。1830-1848年,法国君主立宪制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拥立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国王,建立王朝。代表金融贵族(大资产阶级)利益。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强大,也要求参政。1831年和1834年爆发两次里昂工人起义。1848年二月革命中该王朝被推翻。
二元制
二元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yuán zhì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在这种制度下,政府是国家元首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只是立法机关,甚至只是君主的咨询机构。国家元首是总统的,为总统制;国家元首是君主的,为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另有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
保皇会
保皇会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o huáng huì全称“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又称“中国维新会”。清末保皇团体。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于1899年在加拿大建立。设总部于澳门。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保皇派
保皇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o huáng pài1.指拥护君主制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保守的政治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