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篆刻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 kè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艺术。因刻印时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锲刻,故称。一般用刀刻于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属印章,则多先刻印模,然后铸成。秦印、汉印为公认的篆刻艺术之源,明、清两代出现众多篆刻流派。
雕虫篆刻
雕虫篆刻的同义词反义词
diāo chóng zhuàn kè比喻词章小技。
彫虫篆刻
彫虫篆刻的同义词反义词
diāo chóng zhuàn kè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以之喻词章小技。
篆刻虫雕
篆刻虫雕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 kè chóng diāo1.喻指小技。
中国画
中国画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uó huà简称“国画”。反映中国美术传统特色的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毛笔、砚墨、纸张或绢素。大致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有工笔、写意等画法,有卷轴、册页、屏幛、扇面等装潢形式。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传神,以钩皴点染、枯湿浓淡、疏密繁简、计白当黑等表现手法描绘图像景物,结构布局不拘于焦点透视......更多
文彭(1498-1573)
文彭(1498-1573)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péng/bāng (1498-1573)明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徵明子。官国子监博士。工书法绘画,尤精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著有《博士诗》。
李叔同(1880-1942)
李叔同(1880-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shū tóng/tòng (1880-1942)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僧人。法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世居天津。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1910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西洋绘画和音乐。曾参与创建“春柳社”。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绘画、音乐教师。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填配新词作为教材。1918年出家。后专研戒律。有......更多
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1743-1805)的同义词反义词
dèng shí/dàn rú (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属安徽)人。书法各体皆工,最精篆、隶。篆书取秦石鼓文、汉碑篆额之长,稍参隶意。篆刻刚健婀娜,形成“邓派”。
丁敬(1695-1765)
丁敬(1695-1765)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jìng (1695-1765)清代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以汉印为基础,参以隶意,擅用切刀,方中有圆,朴拙苍古,为浙派“西泠八家”之首。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等。
东皋
东皋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gāo1.明末僧人(1639-1695)。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2.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