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氏

职方氏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 fāng shì/zhī1.周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

三江

三江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jiāng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更多

望诸

望诸的同义词反义词
wàng zhū1.古泽名。春秋属宋﹐战国时为齐地﹐后归赵。故地在今河南省睢县与山东省菏泽市之间。参阅《周礼.夏官.职方氏》。 2.即望诸君。

七闽

七闽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mǐn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五湖

五湖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hú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更多

昭余祁

昭余祁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yú qí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藩服

藩服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 fú/fù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九泽

九泽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zé/shì1.九州的湖泊。 2.特指北方的湖泊。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衮州:犬野;雍州:弦蒲;幽州:貕养;翼州:杨纡;并州:昭馀祁。 4.泛称深渊湖泊。

侯服

侯服的同义词反义词
hóu/hòu fú/fù1.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1)夏制称离王城一千里的地方。《书.禹贡》:"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孔传:"甸服外之五百里。侯,候也,斥候而服事。"(2)周制称王城周围方千里以外的方五百里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郑玄注:"服,服事天子也。"旧说以《书.禹贡》所记为夏制,......更多

六戎

六戎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róng1.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12 共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