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o jì/jǐ tiě lù从山东青岛经潍坊、淄博到济南,长393千米。1904年筑成。是山东省东西交通重要干线,与石太、石德两铁路组成晋煤外运通道。

东营市

东营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dōng yíng shì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侧,东临莱州湾,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1982年设市。人口64.9万(1993年)。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指挥部设此。建有石油大学。

淄博市

淄博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zī bó shì在山东省中部,胶济铁路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2年设市。人口257.4万(1995年)。富煤、铁、铝土等矿产。工业发达,有采矿、石油化工、钢铁、陶瓷等工业。有齐国都城遗址(临淄)、桓公台、齐陵、管仲墓、晏婴冢等名胜古迹。

潍坊市

潍坊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fāng/fáng shì在山东省中部偏东、胶济铁路线上。1948年设市。人口121.47万(1995年)。是山东省东西交通的咽喉和昌潍地区工商业中心。特产以木版年画、刺绣、风筝著名。有“风筝城”之称,每年春季在此举行国际风筝节。

胶澳租界条约

胶澳租界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o ào zū jiè tiáo/tiāo yuē/yāo又称《德租胶澳专条》。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胶州湾的条约。1898年签订。主要内容为:德国租借胶州湾,租期九十九年;德军在胶州湾沿岸百里内可自由通行;德国获得修筑胶济铁路权及沿线的开矿权等。这一条约使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蓝烟铁路

蓝烟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lán yān tiě lù从山东胶济铁路上的蓝村穿过山东半岛至港口城市烟台。长184千米。1955年通车。是山东省东部的铁路干线。

青岛市

青岛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g dǎo shì在山东省东部,南滨黄海,西临胶州湾,胶济铁路终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29年设市。人口218.4万(1995年)。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为中国优良海港之一。特产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名胜古迹有前海栈桥、汇泉、海产博物馆、海水浴场等。夏季气候凉爽,为著名疗养胜地。高等学校有青岛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