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的同义词反义词
biǎo yǎn yì shù艺术分类用语。指必须经过演员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等。
学艺
学艺的同义词反义词
xué yì1.学习六艺。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 2.学习技艺。多指学习戏剧表演艺术。 3.学问﹑技艺的统称。
昆剧
昆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kūn jù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
杂技
世阿弥(1363-1443)
世阿弥(1363-1443)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ì ā/ē mí/mǐ (1363-1443)日本能乐演员、谣曲作家。与其父观阿弥共同改革能乐表演艺术。作有能乐论著《能作书》、《花传书》以及谣曲(即能乐脚本)《羽衣》、《弓八幡》等。
严凤英(1930-1968)
严凤英(1930-1968)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 fèng yīng (1930-1968)黄梅戏演员。安徽桐城人。女。十三岁学艺,演花旦。吸收昆剧、京剧、话剧等的表演艺术,丰富黄梅戏的表演和音乐。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流畅。擅演《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剧。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
参军戏
参军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cān jūn xì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因一任参军的官员贪污,命一艺人扮成参军,另一艺人从旁戏弄,由此成为表演形式。被戏弄的称“参军”,戏弄他的称“苍鹘”,两个脚色作滑稽对话和表演。晚唐时,发展为多人演出,并有女脚出场。宋代也称“杂剧”。
扎台型
扎台型的同义词反义词
zā tái xíng1.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意思。台型:原指表演艺术中的舞台形象或造型。旧时艺人为突出和抬高自己的形象,设法压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称之为“扎台型”。
技艺
技艺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 yì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高超ㄧ精湛的~。
曲艺(qǔ-)
曲艺(qǔ-)的同义词反义词
qǔ yì1.小技。古多指医卜以至书画之类的技能。 2.中国说唱艺术的总称。以说和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辅以动作、表情、口技等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情景,表达思想感情。一般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分说的、唱的、有说有唱的三种类型。演出时多为一至二三人,歌唱时常由演员自弹(奏、击)自唱。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走唱、彩唱等,音乐曲式有联曲体、板腔体和单曲体。唐代已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