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科
进士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n shì kē1.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隋炀帝,至唐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目仅存空名,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
诸科
诸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kē1.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2.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南宋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贵科
贵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ì kē1.指进士科。唐宋以来,看重由进士出身进入仕途的人。故称。
三条烛
三条烛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tiáo/tiāo zhú1.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唐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shī dà xué táng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创立于北京。为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初时仅办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两堂,与旧时书院无异。1900年停办。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分政、艺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1903年增设进士科、译学馆(同文馆归入后改办)及医学实业馆。1907年又增设博物品实习科。1910年正式开办分科大学,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儒科
儒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rú kē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免解进士
免解进士的同义词反义词
miǎn jiě/jiè/xiè jìn shì1.宋代免解之制,或准一次免解,或永远(一生)免解。进士科或武举举人获得永远免解者,称"免解进士"。
宋太宗(939-997)
宋太宗(939-997)的同义词反义词
sòng tài zōng (939-997)即“赵炅”。北宋皇帝。原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太祖弟。继位后兼并吴越,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对辽的两次战争中遭大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收节度使所领支郡由朝廷直辖。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考查与选拔,又大量增加进士科名额,编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李贺(790-816)
李贺(790-816)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hè (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因避家讳而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曾任奉礼郎。诗作多寄情于神仙鬼魅世界,表现怀才不遇之感。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有《昌谷集》。
科举制
科举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jǔ zhì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由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1905年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