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
领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ng shì一国根据协议派驻在别国某城市或某地区的外交代表。分总领事、领事、副领事和领事代理人。主要职责是:维护本国利益,保护侨民,办理护照、签证、公证、认证等事宜,用合法手段了解当地各种情况。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家间的协议,领事可享受有别于外交特权和豁免的领事特权和豁免。
总领事
总领事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lǐng shì1.由一国政府派驻外国某一城市或地区的外交官员称领事,最高级的领事称总领事。
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ng shì cái pàn quán1.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
领事馆
领事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ng shì guǎn一国派驻在别国某城市或某地区的领事代表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设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领事代办处等。
中法黄埔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fǎ huánɡ pǔ tiáo yuē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在广州黄埔的法舰上签订。共三十六款。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měi wànɡ shà tiáo yuē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yīnɡ nán jīnɡ tiáo yuē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共十三款。主要内容为: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二千一百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口岸派驻领事;中国海关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次年又签订有关附件,英国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不管
三不管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bù guǎn1.地名。旧指天津市的南市。清末天津日法租界初开,该地尚荒僻,两国领事馆无权管辖,中国地方官署亦置之不管,故称三不管。 2.今泛指没人管的地方或事情为三不管。
上海租地章程
上海租地章程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 hǎi zū dì zhāng chéng又称《上海地皮章程》。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胁迫清苏松太道宫慕久签订。共二十三款。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地区作为英国人租借居留的地段,后称“英租界”,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的第一个租界。
入境证
入境证的同义词反义词
rù jìng zhèng1.一国政府或通过其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所发的准许外国人进入本国领土的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