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guān tiáo yuē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rì jiǎ wǔ zhàn zhēnɡ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更多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uó gān shè huán liáo《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拉拢德、法两国出面干涉。1895年5月,在三国压力下,日本同意由中国增加赔款三千万两白银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三国以干涉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俄国乘机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三甲

三甲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jiǎ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伊藤博文(1841-1909)

伊藤博文(1841-1909)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téng bó wén (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wù xū biàn fǎ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推行新政。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参见“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