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马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jūn1.骑兵。 2.统率骑兵的将领。
铜马军
铜马军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mǎ jūn1.新莽末年河北的农民起义军。当时河北起义军有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共数百万人﹐各自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其中以铜马军为最强大﹐领袖有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公元24年起义军被刘秀陆续击破﹐铜马部众多被收编。后来铜马﹑青犊﹑尤来馀众共立孙登为帝。不久失败。
三衙
三衙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á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五虎将
五虎将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hǔ jiāng/jiàng1.五员猛将。(1)《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合称。《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2)《水浒传》中对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的合称。《水浒传》第七一回:"马军五虎将五员: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虞候
虞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hòu1.古官名。守望山泽之官。 2.古官名。宇文泰相西魏﹐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设虞候之官﹐职掌不尽相同。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唐代后期有都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3.宋时官僚雇用的侍从。南宋时在临安可向"行老"雇用。参阅宋吴自牧《梦粱录.雇觅人力》。
铜马
铜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mǎ1.铜铸的马。 2.即铜马军。
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nì zhàn zhēng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而得名。共三次。公元前264年,双方为争夺西西里岛而爆发战争,后罗马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取得战争胜利。前218年迦太基远征意大利,开始第二次战争,曾连败罗马军,但因孤立无援,后罗马军反攻,迦太基战败求和。前149年,罗马为彻底消灭迦太基再次挑起战争,前146年罗马军攻陷迦太基城,结束战争。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fǎ lán kè wáng guó日耳曼人早期建立的封建国家。公元486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首领克洛维领导下打败西罗马军队,夺得高卢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的土地,建立王国。后不断扩张,6世纪中期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查理在位时(768-814),经过五十余次征服战争,领土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西临大西洋,北达北海,南迄意大利中部。800年查理称帝,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更多
秦琼(?-638)
秦琼(?-638)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 qióng (?-638)唐初大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军。后归附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败后属王世充。不久投唐,任马军总管,跟随李世民屡立战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民间将他和尉迟恭像画作两门神,以驱凶辟邪,保佑平安。
郊父
郊父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o fù/fǔ1.古代职掌王畿内兵马军事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