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黜陟
赏罚黜陟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ǎng fá chù zhì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黜陟赏罚
黜陟赏罚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ù zhì shǎng fá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考绩黜陟
考绩黜陟的同义词反义词
kǎo jì chù zhì考核官吏,按其政绩好坏以定升降。
黜陟
黜陟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ù zhì1.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黜陟幽明
黜陟幽明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ù zhì yōu míng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山西
山西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xī1.山的西坡。 2.战国﹑秦﹑汉时称崤山﹑华山以西地区。又称关西。 3.称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隋末置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大使,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明置山西行中书省,清至今皆为山西省。
余一余三
余一余三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yī yú sān1.《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考黜陟,余三年食。"后遂以"余一余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
六条
考黜
考黜的同义词反义词
kǎo chù1.考绩以定黜陟。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同义词反义词
qìng lì xīn zhèng北宋仁宗时的政治改革。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后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改革持续一年即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