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卫

屯卫的同义词反义词
tún/zhūn wèi1.驻兵守卫。 2.指兵卫之所。 3.隋唐时禁卫军的一种。隋开皇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唐龙朔改称左右威卫,五代周避郭威讳,复称屯卫。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二.左右威卫》。

左右翼

左右翼的同义词反义词
zuǒ yòu yì1.作战时在正面部队左﹑右两侧的部队。因其如鸟之两翼,故称。 2.清代分八旗兵为左右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为右翼。详《清文献通考.兵一》。 3.政党﹑社会力量中的左﹑右派。 4.指足球竞赛中前锋线上的左﹑右边锋。

布政使

布政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zhèng shǐ1.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更多

承旨

承旨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zhǐ1.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2.接受圣旨。 3.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折枝

折枝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zhé/shé zhī/qí1.折取草茎树枝。喻轻而易举。《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一说为按摩。赵岐注:"折枝,案摩。"一说为折腰。支,通"肢"。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宋陆筠《翼孟音解》。后亦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 2.花卉画法之一。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

月桩钱

月桩钱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zhuāng qián1.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因系计月桩办钱物﹐故称。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驻军建康﹐由江东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规定动用经制钱﹐上供钱及移用其他税钱﹐漕司不肯动拨本身税款﹐指定科目又不够支应﹐就向地方摊派。州县巧立名目﹐横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筋角钱﹐两讼不胜则有罚钱﹑既胜则令纳欢喜钱等。其后又......更多

细腰鼓

细腰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 yāo gǔ1.打击乐器名。亦名腰鼓。汉魏时用之,大者用瓦制,小者用木制。鼓首大而腰细,故名。见《文献通考.乐考.魏鼓》。

一方

一方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fāng1.一边。多指远处。 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 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 5.一种;一类。 6.犹言一种方法。 7.一种配方或药方。 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 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 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 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更多

上下忙

上下忙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xià máng1.清雍正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合称"上下忙"。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考三》。

九白之贡

九白之贡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bái zhī gòng1.清代外蒙古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喀尔喀﹞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谢图汗,东曰车臣汗,西曰扎萨克图汗……崇德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岁以为常。"
12345 共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