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
一秦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qín1.一个秦国。《汉书.陈胜传》:"武臣至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胜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不如因立之。'"颜师古注:"言为雠敌﹐与秦无异。"后常用为独一的典实。 2.指秦桧。
三十六英雄
三十六英雄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í liù/lù yīng xióng1.指五代杨行密部下三十六员大将。 2.泛指南朝称名一时的豪杰,非实数。
五虎将
五虎将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hǔ jiāng/jiàng1.五员猛将。(1)《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合称。《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2)《水浒传》中对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的合称。《水浒传》第七一回:"马军五虎将五员: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tóng/tòng sān sī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八柱国
八柱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 zhù guó1.北朝西魏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十六年以前﹐计有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勋官
勋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xūn guān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受钺
受钺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òu yuè1.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为"受钺"。
吴蜀夷陵之战
吴蜀夷陵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wú shǔ yí líng zhī zhàn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吴国袭杀蜀将关羽,夺去荆州。公元222年,刘备率军伐吴,由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吴大将陆逊以静制动,在{{d046}}亭(今湖北宜都北)用火攻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故。
周亚夫(?-前143)
周亚夫(?-前143)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yà fū/fú西汉大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子。文帝时,匈奴进犯,他防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景帝时,任太尉,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任丞相。因其子犯法,受牵连入狱,绝食而死。
周瑜(175-210)
周瑜(175-210)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yú三国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为孙策友,曾助孙策于江东创立孙氏政权。孙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督。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与鲁肃坚决主战,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后病死。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