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垣
薇垣的同义词反义词
wēi yuán1.唐开元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元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明洪武九年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清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明清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2.紫微垣的省称。
行省
行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shěng/xǐng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2.借指该省官。 3.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
遗石
遗石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wèi shí/dàn1.《旧唐书.薛元超传》:"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元超祖父)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后遂用为典实。 2.前代遗存之石。
铨部
铨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án bù1.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青囊书
青囊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ng náng/nāng shū1.《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 2.指医书﹑医术。
鲍谢
鲍谢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o xiè1.南朝诗人鲍照和谢朓的并称。 2.南朝诗人鲍照和谢灵运的并称。 3.唐人鲍防和谢良弼的并称。鲍防为德宗时礼部侍郎﹐工诗﹐讥切当世﹐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人称鲍谢。参阅《唐诗纪事》四七。
鹓阁
鹓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yuān gé1.中书省的别称。
丁书
丁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shū1.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万年枝
万年枝的同义词反义词
wàn/mò nián zhī/qí1.树名。即冬青。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唐上官仪《咏雪应诏》:"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校。"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万年枝,江左谓之冬青。"一说即檍木。见明杨慎《丹铅总录.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树。
三司
三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ī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