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

梅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i pài1.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楚剧

楚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chǔ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曾名“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今称。由鄂东“哦呵腔”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唱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和小调、高腔三类。主要剧目有《葛麻》、《宝莲灯》等。

水磨腔

水磨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ǐ mó/mò qiāng1.指昆山腔。昆山腔节奏舒缓,唱腔宛转细腻,故称。

熟腔

熟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ú qiāng1.常用的唱腔或曲调。

科套

科套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tào1.指戏曲演员的唱腔做派。

童芷苓(1922-1995)

童芷苓(1922-1995)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zhǐ líng (1922-1995)京剧演员。江西南昌人。女。十二岁学艺,演旦脚。后拜荀慧生为师,又从梅兰芳和程砚秋学“梅派”、“程派”艺术。唱腔糅合三派特点。擅演《金玉奴》、《红娘》等剧,并编演《尤三姐》、《赵一曼》等新戏。

粤曲

粤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qū/qǔ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当时由盲女演唱。民初出现亮眼“女伶”,音乐上也有所发展。唱腔和粤剧基本相同。曲目也都取自粤剧剧本。

耳顺

耳顺的同义词反义词
ěr shùn①〈书〉《论语 ·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年逾~ㄧ~之年。②顺耳: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

行腔

行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qiāng1.戏曲演员根据字的四声调值,句﹑字﹑音节的旋律运用声腔。 2.指唱腔。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xī hé dà/dài/tài gǔ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地区。清中叶由河北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结合、发展而成。曾名“河间大鼓”。唱腔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书目长中短篇均有。
6789 共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