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呈

牒呈的同义词反义词
dié chéng1.下呈上的文书。 2.清制,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府佐贰行知府,州县佐贰行州县,各用牒呈;直隶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两司首领行知府,用牒呈;府厅于提督用牒呈;司道于司道用牒呈;州县于副将用牒呈。"参阅《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四》。

留授

留授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shòu1.清制官吏奏荐形式之一,其法由吏部及本属衙门奏荐候缺任命。

秋审

秋审的同义词反义词
qiū shěn1.古代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因于秋季举行﹐故称。清制﹐各省于每年四月﹐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再行审议﹐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报送刑部。秋八月﹐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对上述原判死刑的四类案件集中审核﹐提出意见﹐最后奏请皇帝裁决。

红本

红本的同义词反义词
hóng/gōng běn1.明代宦官刘瑾专权时,奏章都为两份;先具红揭送刘瑾,名红本;然后送交通政司,名白本。 2.清制,凡内外进呈的本章,经皇帝裁定后由内阁用朱笔批发,称红本。见《清会典.事例十四.内阁职掌》。

缓决

缓决的同义词反义词
huǎn jué1.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清制,各省死罪人犯,每岁审拟,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诸项,报部。至秋审时由刑部会同九卿详核分拟,请旨裁决。见《清史稿.刑法志三》。

行走

行走的同义词反义词
xíng/háng zǒu1.行路;走动。 2.犹言入值办事。清制,凡不属于专设官职,调充某项职役的都用此称。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此称额外派充的官。

誊造

誊造的同义词反义词
téng zào1.誊清制作。

誊録生

誊録生的同义词反义词
téng lù shēng1.誊录所属下的誊录人员。清制﹐在会试下第的举人及顺天乡试正榜外选录能书者充任。

议叙

议叙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xù1.清制对考绩优异的官员﹐交部核议﹐奏请给予加级﹑记录等奖励﹐谓之"议叙"。 2.指掌议叙之官。

贡士

贡士的同义词反义词
gòng shì1.旧指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 2.指所荐举之人。 3.清制,会试中式者为贡士。
678910 共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