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热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

刺足厥阴少阳。

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

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

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

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

热争则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

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痠,苦喝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骨行)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

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

刺足少阴太阳。

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心热病者,颜先赤;

脾热病者,鼻先赤;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

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

重逆则死。

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

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

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

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

颊上者,鬲上也。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ji/1/61714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