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评热病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

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

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

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

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俛仰。

巨阳引。

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然(疒龙)壅,害于言,可刺不?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欬,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

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

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

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

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

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帝曰: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ji/1/6181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