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立陶宛建交
立陶宛,全称立陶宛共和国。
意为“多雨水的国家”或“河水流动”。
位于波罗的海东部,面积65200平方公里。
人口371.3万1996,81.6%为立陶宛族,8.4%为俄罗斯族,7%为波兰族,余为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
官方语言是立陶宛语。
主要信奉天主教立陶宛人和波兰人,其次是东正教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等。
首都维尔纽斯。
资源贫乏,主要有煤炭、矿物、建筑材料等。
森林覆盖率为26.4%。
工农业较发达。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00美元1995。
货币名称立特。
工业以发展消耗金属少的工业部门著称,如电子、电机和无线电器材、计算机设备、仪表和机床制造。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
主要出口产品为食品、饮料、烟、纺织品、机床、电子设备、畜牧产品;
进口黑色金属、化工制品。
公元1240年建立立陶宛大公国。
1569年与波兰合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
1795年和1814年曾大部或全部并入俄罗斯。
立人民参加了1905~1907年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独立国庆日,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40年6月,苏军进入立陶宛。
1940年7月21日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8月3日加入苏联。
1989年12月立陶宛共产党宣布脱离苏共。
1990年3月11日正式宣布独立,改国名为现名,恢复1940年前的国旗、国徽。
1991年9月6日获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
9月17日加入联合国。
1991年9月14日同中国建交。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482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