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去西安旅游,终于如愿以偿了,爸爸带我去参观西安交大。

我们从交大的北门进校园,举目望去,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水平如镜,鸟语花香,好像进了公园一样。

正前方是一个100年校庆时修建的高耸入云的三面体塑像,汉白玉的基座雕塑着一个焕发青春活力的女学生塑像。

  “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到了北京,就不能不去长城。

我们去长城那天是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极目远眺,那连绵起伏的山岭尽收眼底。

此时,我站在这久经沧桑的长城之上,仿佛它所经历的一切一切象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现:战士们勇猛地在枪林弹雨中搏杀,而长城则义无返顾地用坚实的身躯保护着他们……   到了北京以后,我们第二天就去了清华大学参观。

一近校门,只见路旁绿草茵茵,树木葱茏,让人一看便心旷神怡。

你看,那一棵棵爬满绿叶的银杏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那一丛丛翠绿的小草好象在对我们微笑。

我们边走边看,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清华大学以前的校门前。

校门其实有三个门洞,中间的最大,左右个一个小门洞。

在大门洞上面写着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清华园。

我们又走了一会儿,导游见大家都累了,便把我们带到刚装修完毕的大礼堂里,和一位清华大学的在校女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她不但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面对困难的正确心态,并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刚进动物园大门,我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观光车,擦亮眼睛,准备着探索其中的奥秘。

车慢慢穿过了茂密的树丛,转眼间,就进入了这个占地数千亩的动物世界。

成群结队的袋鼠在广阔的草地上奔跑、跳跃,给我们表演拳击、打斗;

三只顽皮的小黑熊在池塘边嬉戏玩耍;

一群斑马在悠闲地散步,不时吃着嫩嫩的野草;

非洲狮正趴在巨大的石头上睡觉,享受阳光的沐浴;

随着车的行进,一幕幕精彩的场景接连不断地映入我们的眼帘。

两只美洲狮还围着我们的观光车转悠个不停,并有意把脸贴着窗玻璃吓唬我们,我们只好呆在车上,像被关在笼子里似的。

  一个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七战七捷纪念碑,怀念、自豪、发奋……一齐涌上心头,真是百感交集。

  我们来到碑前,只见高大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耸立在眼前。

它是一把拔地而起的三角形尖刀,直刺蓝天,象征我军挥舞大刀,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正面看,它好像高耸的宝塔,显示苏中人民的骄傲;

侧面看,犹如扬起的风帆,正驶向胜利的彼岸。

  第二天一早大家用过早餐之后,紧接着上车去游憩紧凑的观光区。

首先去的是垦丁森林游乐园,这里的珊瑚礁景观奇形怪状,着实令大家都看得赞叹万分,还有各种不同的仙人掌看得大家目瞪口呆频频称奇。

接着从观望楼眺看巴士海峡、大尖山、斗笠山等壮观景象,也令人有一种胸襟畅怀之感。

再来就是到自由灯塔鹅銮鼻去揽胜一番,还有去像龙盘公园欣赏太平洋风光、佳乐水的自然景观风飞沙、龙銮潭赏鸟、猫鼻头的礁石公园和美丽著名夕照三景之一关山(另外二个地点则是淡水与阿里山),都是各有特色的风景名胜。

晚间则住在假期饭店。

同学们虽然玩了一天,但到了晚上还是非常兴奋地期盼隔天的剑湖山游乐园呢!

隔日一大早车队就直驱云林县古坑乡的剑湖山游乐园。

这里分为文化殿堂、休闲天地、摩天广场等三区,其中文化殿堂又分作国际联谊中心、剑湖山博物馆、彩虹剧场及和园纪念花园;

休闲天地又分作多样的餐饮设施、自然的园景、多功能的休闲场所,摩天广场又分作十八种游乐设施,令人觉得惊险、刺激、有趣又好玩,难怪年度入园人数超过130多万人。

快四点我才驱车离去前往苗栗吃晚饭,大家踏着疲惫的步伐上车,结束这次愉快又富有知性的旅程。

  随后,我们又开始旅程。

也不知走了多长,只听见有人说到山顶了。

只见这里到处杂草纵生,四周广阔无垠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个插着五星红旗的大炮台。

我们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蹬上炮台,举目眺望,平阳县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你瞧那不是平阳大厦,它就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般,站立在平阳大地上。

这边上的104国道上,不断有一辆辆汽车向远方飞驰着。

看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地赞道:"平阳真乃人杰地灵的之地呀!

"   园内,那一座座造型优美、珠围翠绕的冰雕经过一束束五彩统纷、变幻无穷的霓虹灯点缀,更显得绚丽多彩。

我信步走进"碧湖映月"景区,晶莹璀璨的九曲冰桥与湖中嶙峋的怪石辉映。

湖畔,剔透的月亮门旁,如花似玉般的嫦娥,在迷离的月光下,那飞舞的飘带和水袖衬得她风姿飘逸。

她那倩影倒映湖中,仿佛伴着悦耳的古筝节奏翩翩起舞,令人心醉。

我欣赏齐白石的游虾,徐悲鸿的奔马,黄胄的天山姑娘与毛驴,、这些艺术珍品唤起我对生活的爱,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而眼前的冰雕嫦娥使我的心里又涌入感情的清泉。

此刻,我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仙境之中,获得了莫大的艺术享受,赞叹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小小世界"。

啊!

真漂亮,整幢建筑物的中间是一座白、蓝、黄三色的小洋楼,洋楼顶上有两个蓝色的三角,中间是一个金黄色的小玩意儿在不停地转动,它的左边是一个白色的钟,右边是一朵蓝色的薄雪花,它们的下面是五光十色的花石板拼成的各种图案,洋楼的两侧也是由花石板建成的多色楼,上面的图案大大小小、无所不有,真是千奇百怪,简直令我陶醉:我们乘气垫船,去遨游"小小世界"。

里面,灯火辉煌,有一些美国小朋友,拉着手风琴,看着书,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曲。

一些日本小朋友面带微笑地迎接我们。

还有一些外国小朋友一边跳舞一边唱歌。

最后,中国小朋友跳起欢乐的舞蹈,迎接我们。

我仔细一看,原来这都是机器人啊。

我们走出气垫船,向"鬼屋"走去。

  8月1日清早,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去黄山的汽车。

汽车载着我们,载着我们一颗颗激动的心,还有一阵阵欢声笑语,一曲曲令人振奋的歌,途经繁昌、南陵、泾县而至黄山。

汽车行驶在碧野上,我们呼吸着乡村特有的新鲜空气,望着远处的盘山公路似一条银带系在山神的腰上;

望着群山中的绿:翠绿、嫩绿、新绿,衬着瓦蓝的天,朵朵飘浮的白云,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美的世界!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吃完午饭,我们先游玩了翡翠谷。

那里水清见底,环境幽雅,吸引了众多游人。

有好些"惊险要塞"我们女生不敢过,别急,高一、高二的大哥哥们总会伸出手来拉你一把,我们也很高兴,"谢谢"是免不了的。

随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去了九龙瀑。

九条瀑布高挂天空,连在一起,直泻下来,飞珠溅玉,何等壮观!

真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汤口宾馆,吃完饭,洗好澡,就到早已是人山人海,排成长蛇阵的服务台排队打电话,有些人向父母诉苦,叫累,但他由衷赞叹黄山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接着又去挤满人群的洗漱间洗衣服,回到房间,电视也不看,躺下就睡了,太累了。

  初到天池,巍峨的群山敞开胸怀,将碧绿的池水展现在我们眼前。

郁郁葱葱的松树把腰杆挺得笔直,仿佛在夹道欢迎我们。

穿红挂黄的游人们使我们眼前顿时一亮。

风在松树顶歌唱,雨在池水里伴奏。

看到这些,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怕,那阴冷的感觉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雨中的天池是如此多情、如此娇娆,自己好像已是那山上的一粒石、林中的一棵松、池中的一滴水。

  盘山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飘带,缠绕在山间。

客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缓缓爬行。

我俯视窗外,窗外万丈深渊,使人触目惊心。

青松、翠柏欢迎我们,胜利抵达山顶停车场。

  下车后,我们沿着一条小溪向天池走去。

路旁是葱郁青一色的雪松,它那样笔直,好像要刺破青天。

偶尔也看到几棵云松,不时可在树下看到几簇茂盛的蘑菇。

从山上走下来几个采雪莲的哈萨克族中年妇女,由于语言不通,她们比划着向我们问好,脸上漾出憨厚诚实的笑容,使我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温暖。

几个哈萨克牧民让游客坐在马后,从我们旁边飞驰而过,俨然是天池的主人,我喜欢他们的骠悍、威武。

  来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那几棵千年的古树,它们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吸引了许多游客。

进入民族村的大门我们看支各种奇异的民族建筑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尤如走进了仙境,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连篇……   白族村是我们到的延续一站,这里有一个寨门,一进去一股民族气息,扑面而来。

雕刻绘画的墙壁上写着大大的“白族村”,画前面有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白族姑娘正笑脸相迎。

我们应邀来到寨子里,那玲琅满目的纪念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个也不肯放过,我细心地观赏,正堂我看到一尊佛像盘腿而坐,许多游客在佛像前许愿,乞求家人平安,幸福。

我也学着游泳池人的样子为你母及老师和同学们乞求平实,求得一帆风顺。

  秋季游香山,天高气爽,万里蓝天飘荡着朵朵白莲花般的白云,游人们也为之一展胸襟,不由得豪兴大发。

  这里真是灯的海洋,灯的天地!

一盏盏点燃起来的灯,远远望去,犹如天女撒下的朵朵金花,又似满天繁星,闪着亮光。

  还没爬到半山腰,我已经累得汗珠不断地流,手帕都能拧出水来,腿酸疼,老想跪下,嗓子眼里直冒火,话也说不出来。

  我一步三喘,两条腿像灌了醋似的,酸得抬不起来,就觉得浑身连4两劲儿也没啦。

  那插在山腰的红旗迎风招展,在万绿丛中像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

  他总不紧不慢地在我前面攀着树干,蹬着山石,像只小猴似的向上蹿。

  我们爬上山巅,西边天红了,远山涂抹着杏黄的边儿,像万顷金浪。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仿佛举手就可以碰到蓝天了。

  我站在山头,举目远眺,火红的太阳,蔚蓝的天空,轻纱似的白云,再加上登山者的身影,绘成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到公园和郊外去春游,他们唱着歌,欢声笑语撒满了一路。

  那浓密的林子,那鹅毛绒似的草地,那玲珑的小山,那蜿蜒的小河,那拱背的小桥,都像油画一样,显露在人们面前。

  这山,这树,这亭,这水,美得像一幅令人惊异的画。

  这里四周青松、绿柳环绕,将假山遮蔽得严严实实,环境十分幽静,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不管我们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就像看不完的千万幅图画。

  那喷泉喷出的6股水柱,射向空中,像节日的礼花,洒下来时,又像一幅大珠帘。

  一堆堆篝火在熊熊燃烧,把近处照得通明。

火光里映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像是一朵朵灿烂的鲜花怒放在篝火旁,和星星媲美竞艳。

  同学们围着篝火笑呀,跳呀,那情绪就像这篝火一样,烈焰腾空。

  转眼间,一大堆篝火噼里啪啦燃起来了,松树枝滋滋冒油,一米多高的火苗像飘动的红旗,呼呼作响。

  随着黄黄的火焰跳动,升起一缕缕黑黑的烟灰,望去好像长长的飘忽不定的带子   欢乐的歌声仿佛把那皎洁的明月也唤出来了。

  身着藏族服装跳舞的同学们,随着越烧越旺的火焰狂欢起来,男同学宽大的长袍像大鹏展翅,女同学飘垂的长袖像柳枝飞舞。

  从朝阳洞再往上爬,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险,累得人发喘。

这时我既无心思看画,又无心思翻历史,只觉得象在登天。

历来人们也确实把爬泰山看做登天。

不信你回头看看来路,就有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一类上天的云路。

现时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

幸好还有石磴造成的天梯。

顺着天梯慢慢爬,爬几步,歇一歇,累得腰酸腿软,浑身冒汗。

忽然有一阵仙风从空中吹来,扑到脸上,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清爽异常。

原来我己经爬上南天门,走上天街。

  。

望江亭矗立在长江北岸,是三年前才修建的。

游人都想登上居高临下的望江亭,好饱览西陵峡的风光。

所以,亭子里游人总是挤得满满的。

我使劲地挤了进去,看见亭子右侧有一个大平台。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擂鼓台,擂鼓台旁边有一座5米高的张飞塑像,粗腰长腿,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他望着江水,手握木棒,好像正在击鼓。

  在这千山万壑之中,金鞭岩更有诱人的魅力。

吃过午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游金鞭岩。

这岩三面垂直,高300多米,突兀挺立,直刺云天。

在夕阳的辉映下,金鞭岩是秦始皇的赶山鞭,龙王怕他赶山填海,就派女儿来到人间,乘秦始皇睡觉时,用假鞭将真鞭换走了。

后来秦始皇赶山不动,一气之下把鞭子插在地上,就成了今天的金鞭岩。

  第二天,我们整队向黄狮寨挺进。

从林场出发,沿着绿阴下的石阶而上,来到"娱乐台"。

这"娱乐台"像个大屋檐,站在檐上往下看,眼前好一个碧绿世界。

顺着"屋檐"的右角望去,只见一座青山石傲然挺立,陡得边猴子也爬不上去。

青石顶上好像搁着个精致的小匣儿,传说匣子里装着世上罕见的"天书",因而取名"天书宝匣"。

旁边的"护书"卫士--松树,在不分昼夜地守卫着,大家看了,连声赞叹说:"真像!

真像!

"   开封的龙亭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耀眼的肯珠。

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暑假,我有幸和妈妈一起游览了龙亭。

走进龙亭公园,穿过一丛丛争奇斗艳的鲜花,龙亭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红砖砌成的大殿高高耸立,白石阶梯分为左右两侧,中间是一个同阶梯的巨龙,给人一种威严肃穆之感。

拾级而上,便到了龙亭殿前。

抬头望去,屋脊上盘踞着4条张牙舞爪的苍龙。

二龙中间有一颗明珠。

两条龙回首翘望,用贪婪的目光看着近在咫尺的明珠,把巨大的利爪伸了过去……这便是"二龙戏珠"。

我们步入大殿。

这里不仅宽阔,而且很美丽,雕梁画柱,金碧辉煌。

大殿四壁光彩夺目,隐隐约约,像无数条巨龙在飞舞。

定晴一看,原来墙壁上雕刻着许多飞龙,有的龙在腾云驾雾,有的龙在悠闲地养神……这些稀有艺术珍品,可算得上是巧夺天工了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个院落。

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再往里就是圣时门。

穿过圣时门,迎面有一条东西横贯的透明的白带子。

啊,河!

真没想到孔庙里会有河。

我带着好奇心快步走上造型古雅的小木桥。

往下看,清清的河水,上面还漂着几朵花,顺流而下。

那些小金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时隐时现,有趣极了。

  漫步来到十三碑旁,两侧巨碑林立。

驮碑的是一些似龟非龟的庞然大物,它的名字叫"贝员",是神话中龙的儿子。

传说,龙有九个儿子,各有各有的本领、能耐。

贝员善长负重,能驮很重的东西。

所以,让它来驮碑。

最大的一座碑,碑身重达35吨,加上碑下的贝员,约重65吨。

这块巨石是从北京的西山采来的。

在当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条件下,能从千里之外运到这里,怎能不使人惊叹?

碑亭的建立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多少血汗和力量啊!

  过大成门,来到我国三大殿之一的大成殿。

这座巍然屹立重檐九脊顶的庞大建筑,斗交错,黄瓦盖顶,像是一座金銮殿。

前面并排有10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两条巨龙,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它们盘绕升腾,腾云驾雾,向中间游去;

中间呢,有一颗宝珠,围绕着一些火焰。

喔,两条巨龙在争夺宝珠呀!

这就是有名的"二龙戏珠"。

在此我流连忘返,偎在石柱上摄影留念。

  在大成殿的东西两院里,陈列着历代的二千余石刻。

这些石刻,内容十分丰富。

我走到一块石前面,见雕刻的是"围猎图"。

石头是黑色的,雕刻的线条是白色的。

图画上,两只梅花鹿在前面惊惶失措地狂奔,后面有三条犬狂叫着,紧追着梅花鹿。

两个猎人在拉弓搭箭,准备射梅花鹿。

这幅画生动表现了生机勃过的狩猎的景象。

这些石刻的技法,有的细致精巧,有的粗犷奔放。

它们是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清晨,很早我们就启程了,来到老虎滩公园,我们登上游艇,饱览自然风光。

小小游艇在苍茫的大海上,一会儿被推进波的深谷,一会被涌向浪的峰巅。

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

海风吹来,冷嗖嗖的,浪花在海风的吹送下,变成无数晶莹的水珠,打在脸上、脚上,顿觉清凉滋润,沁人心脾。

远处的小岛,近处的山石、峻岭渐渐向后驶去,我们所期望的棒锤岛近在眼前了,因它形如棒锤,故此得名。

岛上光秃秃的,却有许多石洞。

最后,游艇绕过棒锤岛返航了。

  只见在大厅的地面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坑,长足有一百多米,宽也有七八十米,坑里排着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泥塑武士。

虽然是用泥雕塑的武士,但是一个个跟真人一样大小,神态逼真,仿佛是活人在那里操练。

你看,他们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穿着战靴,头的右侧都挽成一个发髻。

他们手中有的拿着长戈,有的拿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个个圆瞪二目,紧闭双唇,神态严肃,栩栩如生,好偈在等候和敌人决战。

还有许多弓箭手,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半蹲着,有的一手拉弓一手搭箭,威武异常,好像敌人一到便会万箭齐发。

坑内还有骑士,他们牵着马,腰间挎着刀,骑士们精神抖擞。

战马也神态各异,有的低头看自己的蹄子,有的仰起头张嘴长嘶,整个坑内有上千兵马俑,排成方阵,正严阵以待,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使人看了感到激情满怀。

  下了汽车,我随着人流上长城。

城墙上平整宽阔,五六匹马可以并排奔驰。

城墙外垛口相连,每隔三五百米便有一座凸着的城楼(又称烽火台),远望像耸立于山巅上的一支支利剑,直射云天,城楼分上下两层,下层可容纳十余人住宿并储存所有的武装。

上层是平台,四周全是垛口。

站在城楼上,观望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迭,巍峨险峻。

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

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今日亲临目睹,这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

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居高临下,极目眺望,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只见群山苍翠,葱笼蓊郁,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

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

  啊!

看到了,这就是著名的镜泊瀑布!

那气势之壮观、磅礴,我用语言难以形容。

此时,我的情绪高涨,因为我看到了李白的诗所描写的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真景象。

我恨自己不是一位画家,不能把这迷人的美景描绘焉,我又恨自己不是一位诗人,不能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写成诗篇。

湍急的水流发出隆隆的声音,倾泻下来,像一股白烟,又似一团团云雾飘飘洒洒。

那溅起的小水珠落到我的面颊上,一股清新、惬意的感情冲荡着的心田。

这飞珠溅玉般的美景怎能不使人陶醉!

  我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进了布达拉宫。

四周紫红的柱子上龙飞凤舞,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五世达赖灵塔和塔殿位于红宫西侧。

塔殿有五层楼高,两旁陪衬着八座银质佛塔。

灵塔金皮包裹,球宝镶嵌,仅包金塔,就耗费黄金11万余两,极其辉煌壮丽,被称为"世界一饰"。

土登嘉措的灵塔,塔名"格列堆觉",塔高14余米,珠玉宝石遍缀塔身,十分华美。

灵塔的前面,保存有一座用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珠珠塔,是十分珍贵的工艺品。

这说明西藏人民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东大殿,位于白宫,是白宫最主要的殿堂,重大庆典的宗教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大殿四壁,壁画的色彩斑斓,其中有两幅最为吸引人。

一是"猴子变人",这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故事,另一组"照镜子"壁画,说的是金城公主的事。

  从韩、榕两江入海口中间的汕头港坐船,抵达扼守江、海之间的妈屿岛时,伟大而神奇的海已向我扑面迎来!

沉稳的波涛,一列列涌向海滩;

微拂的轻风使你觉出大海的温柔,咸丝丝的,略带点腥味;

而海岸林立、嶙峋傲岸的礁石却使大海的猛悍成为有声的图像--混浊的浪,击发成万朵雪白的花,使你不得不软佩古人的造词--浪花了!

随之而来的哄响,震撼着心,激越着情,任何郁闷在这里都可以一扫而光。

人站在这里,五脏六腑顿觉被冲刷的干干净净,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海的宽宏,使人也大度起来,世上的确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海的这种神力了!

  顺着一条碎石小路走下去,逆水而行,向幽谷寻去。

一路上那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清清的溪水中,光洁的鹅卵石,白白的,圆头圆脑的,真像是鹅妈妈留下的大鹅蛋。

它们或大或小,小的铺在溪底,大的露出水面,使淙淙溪水穿来穿去,时缓时急。

一股分岔流进路边的一块洼地,那里清水汪汪,零零星星的两根水草,被水推着,摇着,扭动着纤细的腰肢。

水里一条小鱼不到寸长,个个透明得可以看到它们体内一切,弄虚作假好似一条条"水晶鱼"。

你看,它们玩得多开心,忽游忽停,忽快忽慢,相互追逐嬉闹。

有的偎在水草旁,像是在倾听水底的动静,有的仰浮在水面上,像是在领受那山谷中的有限的阳光。

有的在人们脚们游来游去,而当人们蹲下掬水来捉它们时,它们顽皮地一闪一窜,不见了!

使人望"水"兴叹。

  到北海市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

我顾不得乘车的疲劳,急不可待地就要去看海。

妈妈只好带着我匆匆来到海边。

啊,大海!

阳光照射着海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浩瀚无际,多么壮观啊!

我睁大眼睛仔细看,远处和近处的海面上颜色是不一样的;

有深蓝的,有淡青的,还有深绿的,淡蓝的,更有杏黄的呢!

一块块一条条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

海风一吹,波光粼粼,更加耀眼夺目,宛如一块闪着着异彩的宝石。

  登上台渠,举目眺望,一幅桔园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片葱绿的桔林像碧绿的绒毯一样,上面镶着玛瑙似的蜜桔,蜜桔累累,压弯枝头。

桔林围渠边上,一排垂柳,柔枝拂水;

渠中绿水清清,长满荷莲。

桔林尽头,有五幢瓦房。

星期天我去看花。

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

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这时侯,什么苍松啊,翠柏啊,都挽不住游人。

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掩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

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有风,我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翻腾。

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

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几位观赏者的谈话,把我的遐想打断了,我又在一幅叫做《太白山》的画前停了下来。

那山,峰峦秀丽,林木参天。

太阳照射着山坡,象点燃了太白山,再加上那柞树、白桦、松树的金黄、雪白、翠绿颜色一衬托,整个山上就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真不愧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区啊!

我觉得自己好象走进了画里,登上了太白山,眼前是看不尽的绿树绿叶,绿山绿水,我的心情格外开朗,不觉吟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佳句。

  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象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象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然我已离开了植物园,但植物园里那生气勃勃、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景象却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时时激励我天天向上。

太阳慢慢地隐去,晚霞铺满天空,美丽的东湖更加娇艳了。

我望着碧绿的湖水,久久不想离去。

在同学们催促上车声中,我只得留恋地说:"再见吧,东湖!

"   落日的余辉映红了半边天,美丽的紫夏山披上了一层橙红的细纱。

我怀着胜利的喜悦,随着爸爸下了山。

各色各样的鸟儿唱起了清脆婉转的歌,象是在欢送我们。

我感到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高声吟诵起来:"挺拨的青松,哪怕烈日炎炎,风雪寒霜,我要象松柏一样;

冲破重重困难,踏着'神老虎'的足迹,前进在新长征的路上。

"   远眺五祖寺,它高踞于险峻突起的孤峰之上,与庐山隔江对峙;

近看五祖寺,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

  豫园那绕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鳞爪张舞,双须飞动,好像要腾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叹不已。

  暑假中,我有幸跟爸爸到九华山一游。

起初,我劲头十足,猛冲猛赶,超过了几位白发老教授。

可是,山路越来越陡,不一会儿,已是汗流浃背,直喘粗气,脚步再也提不起来了。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走不动了。

"登山莫畏难,畏难不登山。

"爸爸激励我。

我精神为之一振,又继续前进,最后。

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

这里,凉风习习,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极目远眺,大江如练。

看到石壁上刻的"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

  离开朗吟亭,穿过一条小山谷,就到了柳毅井。

传说柳毅为龙女传书进入洞庭龙宫时,就是从这口井下去的。

井底深不可测,中间的井沿上,雕刻着两个鲤鱼头,它们好像在吹风鼓浪。

井的左右两边,长满了许多绿色的青苔,用手一摸,感到毛茸茸的,好像摸到了舒适的地毯。

有石级通向井中,石级两旁的石壁上刻有威武的虾兵蟹将的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它们好像在守卫龙宫的大门。

  我随妈妈去游览无锡的蠡园。

进门就是一条用石子铺成的甬道。

路尽处是一个洞,我几步钻了进去。

洞里,曲折婉蜒,时宽时窄,洞壁在微弱的光线里,显得朦朦胧胧。

像无数珍禽异兽,那么奇特,那么神秘。

我小心翼翼地行进着,隐隐感到自己在渐渐向上走,越走越暗,而且洞里有洞,洞里套洞,颇有宜兴张公洞的味道。

不一会便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我心中一阵猛跳,正在这时,眼前一亮,咳,原来是到尽头了。

出洞后,四周一片光明,人已经到了山顶。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37981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