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

清明节,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

我校师生身穿素衣,胸戴白花,排着长长的队伍,拖着沉重的步子,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踏着泥泞的道路,去陵园瞻仰烈士墓。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谁也不说不笑,都在深切地怀念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

  春风徐徐,阳光明媚,使古城西宁更增加了几分春意。

西宁革命烈士陵园在清明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各族群众陆续来到这里,献上精心制作的花圈,表达了人民对烈士们无限的思念。

我站在大门前,向具有民族风格的青色硫璃重檐下望去,浑厚有力的"西宁市革命公墓"七个金色大字首先映入眼帘。

大门两边有两条醒目的标语:"向烈士学习!

""向烈士致敬!

"进入大门后,路的左右分别是两个花圃。

虽然这时青海的天气还有些寒意,但花圃里有些花丛的枝条已经长出粉红色的和浅黄色的花蕾。

从大门通向纪念碑的柏油路的两旁是挺拔的白杨树,它们象征着烈士们崇高和坚韧和革命气概和优秀品质。

通过这段路,走上几十层由花岗石砌成的台阶,就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碑身正面是朱德同志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   阳春三月,清明时节,一队队青年抬着花圈,来到这里向烈士寄托哀思;

一群群红领巾面向英灵,举起宣誓的拳头。

  集合铃响了,我和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学校礼堂。

大队辅导员宣布开会。

少先队大队委员宣读新队员名单。

当读到我的名字时,我的心突突直跳: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要珍惜这荣誉啊!

一个大队委员走到我的面前,郑重地给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然后向我敬了队礼。

我急忙把右手举过头顶,庄重地还了礼……   展览室里,灯火辉煌,花灯争艳斗奇,人们被花灯所包围。

我顺着展览室的参观线路,几乎不放过每一个花灯,对每个花灯都要仔细地瞅上一阵。

  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了。

我抬头一看,啊!

这里简直是彩灯的世界。

路边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精致的宫灯、走马灯。

殿门的左右是"孔雀开屏"灯,"孔雀"的羽毛上象是缀满了五光十色的宝石。

"鲤鱼娃娃"灯,"鲤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吐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气泡,就象活的一样。

我越看越兴奋,心想:若把灯比作天上的星星,星星没有它那样五彩缤纷。

若把灯比作地上的鲜花,鲜花没有它那样光彩耀眼。

这些千姿百态的灯组成了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

  一进门,就听见人们由衷的赞叹声:"真奇啊!

""真美啊!

"阵阵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走进展览厅,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画儿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

我走到一幅名叫《写生》的幼想画前,只见晴朗的夜空中,有一钩弯弯的金黄的月牙,月牙的一头吊着一个墨水瓶,另一头坐着一个朋友,玉兔为他端着调色盘。

小朋友正在把星空的奇妙景妙一一画下来。

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仿佛正在啧啧称赞,我看着他那神气劲,真想一步跨进画里去和他一起作画。

  临街屏墙面东而立,有左右两个边门。

从边门步入,只见屏墙内面新塑着一幅《虎门销烟》的浮雕。

望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我的耳边似乎回响起了林则徐--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的威严的声音:"我们绝不允许在中国的国土上有半点鸦片!

"此刻我仿佛看到林则徐正站立在高坡上,挥动着他那双有力的大手,指挥着人们销毁鸦片。

经院子跨进大门,即是三楹仪门厅,厅前左右为新建的绿色琉璃瓦覆盖的回廊,回廊墙上,挂着一幅幅《林则徐生平史略》的的图片镜框。

我从这些画面里,看到了林则徐光辉的一生。

  国庆节那天,妈妈领我到向往已久的上海玩具展览馆参观。

一进门,那琳琅满目的玩具真把我看花了眼。

展览馆左面陈列着五颜六色的积木玩具,旁边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儿童车;

右面是"军事玩具",有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等,还有用红用蓝胶泥做成的大小模型。

展览馆最后一部分是"未来世界"的玩具,有机器人、电动火箭、电动飞船、太空人等。

最吸引人的是红着两个碧绿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它腰中还有一个活螺丝,上身可以转来转去。

这时,机器人两手握着电动开关,熟练地操纵着各种电动玩具。

看了它的这些既机械又快速地滑稽动作,我的手也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

嗨,真是好玩极了!

我和同学们又观看了"科学太空城","航天收音机发射","孔雀开屏"   观览车渐渐升高了,它自动地转向西、北两面,这时眼前出现了一片乡村的风光,山坡松柏苍绿,湖水像展展开的绿绵缎,田野里是绿色的蔬菜。

那辆拖拉机变得那么小,它正在突突突地朝前跑哩!

观览车渐渐地升到最高层,车厢又转向东南面。

哟,这里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色。

一排排高耸的楼房,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树掩映处是紧张繁忙的工地,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了。

观览车慢慢地停止了运转,稳稳当当地停下了。

我走下车厢长嘘一口声,刚上车时的紧张劲儿不知怎么变得无影无踪了。

  走进宽敞明亮的菊花展览大厅,我发现自己置身在浩瀚鲜花的海洋里,这是我从来不曾见过的灿烂辉煌的场面。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首诗;

"大诒天下花盛开,瑶池群芳作舞来,长征英雄赏菊花,万紫千红有君栽。

"前厅是"厅峰矗立",只见一座古峰矗立在小厅堂中间,更显得刚毅挺拔,四周摆着许多花盆,开放着绚丽多彩的花朵。

一展室是"群芳夺魁",二是展室是"黄花添香",几百种菊花竞相开放,无奇不有,花香扑鼻。

"菊映南山"几个大字把我引到中厅。

据说这次展出各种菊两千余盆,近四百余种。

园林工人采取短日照等方法,改变菊花的生长习性,使11月开放的菊花和元旦开放的"一品红"提早在10月1日前开花。

真是"百卉聚一堂,花随人意开",为国庆佳节增添了光彩。

此外,还展出了从南方新引进的"佛手柑"、"金柑"等名贵品种以及山石盆景、树椿盆景。

绚烂纤细的"赤线金珠",柔和妩媚的"粉勾抱月",古朴大方的"碧玉现采",浓艳热烈的"凤凰振羽" ……题目新颖健康、花苞美丽动人,我被这五光十色的鲜花吸引住了。

  早晨,当太阳穿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万道金光的时候,我们已经来取了紫金山南麓,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展现在我们眼前了,那蓝白相间的建筑,气势宏伟,令人肃然起敬。

  同志,你到过栖霞山吗?

在秋天,如果你有幸游览栖霞山的话,那满山的红叶一定会使你赞叹不已。

栖霞山是南京东郊的一个风景区,素有"秋栖霞"之称。

这里秋来红叶满山,枫林尽染,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寒假开始的第一天,爸爸和小胖一起到西郊公园玩。

小胖背了鼓鼓囊囊一书包点心,因为他们要在公园里吃中饭。

小胖一边参观动物园,一边吃"中饭"。

面包屑、果酱弄得满脸都是。

只有两只大香蕉他舍不得吃,这是姑姑从广州带来的,剩下的最后两只。

小时候,爸爸常带我到动物园去玩。

在那里,机灵可爱的小猴,美丽动人的花孔雀,惹人喜欢的长颈鹿,聪明伶俐的鹦鹉……所有这一切,都给我带来过无穷无尽的欢乐。

可现在,我不再认为动物园是最有意思的了,因为,暑假里,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植物园,植物园里另一番难以言喻的景象,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当你漫步踏进公园区域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觉。

这里有被作金陵四十景之一的"灵谷深松"。

这些深松,有的修直挺拨,有的亭亭玉立,它们高低错落,俯仰生姿,整个公园就置身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十分清静幽雅。

  走着走着,突然,我眼出现了一盆高得出奇的仙人掌。

我继续向前挪动着步,一束含苞待放的玫瑰把我的目光吸引过去。

我几乎是艰难地移动着脚步,因为每一盆花都象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我。

  屋檐下,"郑和纪念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进纪念馆的正厅,只见巨大的郑和石膏像栩栩如生,端坐在椅子上。

郑和脸带微笑,身穿锦袍,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神态自若,好像还在沉着地指挥他的船队。

大厅的三面墙上绘着巨大的磨漆壁画,据说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磨漆壁画呢!

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郑和出海的壮丽情景。

  我们步入吴承恩的书斋--射阳轩。

书斋中间安放着吴承恩的半身塑像,看上去很庄重。

后墙上的红色绒布上,写着"1504--1582"一排金字。

东面墙上挂着几幅小画,画面表现的是吴承恩小时候认真读书以及后来写《西游记》时的情景。

还有一幅水彩画,画的是唐僧取经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画面上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西山墙上,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的题词。

南面的柜子里,存放着国内外出版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

  诸葛亮铜像坐落在沂南县城西山脚下,占地约5亩,从县城新华路一直往西走不多远就到了。

先是一个圆形院门,进门后,沿着几十级土红色石阶向上走,在一座巨大的水泥混凝土台上面,便是高4米、宽3米的诸葛亮全身铜像。

站在铜像前,抬头仰望,你会觉得自己又矮又小。

再看端坐在战车上的诸葛亮,左手轻轻扶着车把,右手握一把鹅毛扇,神态安详、庄重,目视远方,充满智慧,好像他的面前不是万亩沃野,而是千军万马!

  烈士墓约40余座,排列成行,坟墓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就像一个个翡翠的王冠。

  这两位烈士的英雄形象,犹如苍劲的青松,挺拔壮美。

  烈士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天安门前,人流如潮,英雄纪念碑下花圈如海,松树成了花墙,密密的白花一朵紧压一朵,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泪珠。

  松林里,烈士的墓碑像战士的队伍般整齐。

  公墓的庭院里人流如潮,但肃穆得如同静无一人。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38081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