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的服饰

西藏人的服饰 (更新时间:2004-1-27 19:38:00 本章字数: 1052) 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卫藏广大农区,包括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人们习惯经常梳理头发,发辫的繁多自然会带来很多不便。

所以农区妇女一般只梳两根辫子,并在发辫中加杂五彩丝,劳动时可以将两根发辫盘在头顶上,头饰明显少于牧民。

农区妇女的头饰与发辫纯属两个部分,装饰物为不同形状的组合体,戴时只需与发辫连接,所以方便取戴。

这是由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迅速,人们的服饰趋于便利、简单。

在日喀则一带,常见的一种妇女头饰叫“巴珠”。

相似弓状,用珍珠、玛瑞、珊瑚,松耳石等制成。

戴这种装饰尤为讲究,而且也麻烦得多。

首先提前一天将原来的两根辫子再重新分辫成很多小辫,戴头饰时将小辫子从中间分成两股,用一根约一米左右长的特制的竹弓弯曲,竹弓的两端与左右发梢固定,将头发向两边伸展拉平,在竹弓上挂上各种装饰。

“巴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用红布缠绕的竹弓为支架,弯弓的上部装饰叫“达扎”,是用珍珠做成的串链,平时还可作为胸部的装饰,下部装饰称“藏摸巴珠”。

这两种装饰同时也起着平衡与固定作用。

“藏模巴珠”平常为方便其间可直接盘在头上,这种戴法在前后藏区最为普遍。

其次,在后藏地区还流传各种三角形或圆形的头饰,今天都已很难看到。

佩饰是构成西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胸饰,腰饰等。

起源于远古自然崇拜的文化现象,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藏民以牧、狩猎为生,常年过着游荡不定的生活,所以过多的家产不便随身携带,只有将财产变成装饰带在身上,日积月累,佩带的装饰品越来越多不便行动,这样饰物中开始有了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的精拙贵贱之分。

由此,装饰便成为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

藏装镶裘皮边的习俗 很早以前,藏族的先祖们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那时有许多个部落逐水草,放牧牛羊栖息在上部阿里、中部卫藏、下部多康等各个地区。

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十分恶劣,加之物产也极不丰富,生存条件十分严峻,部落酋长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积累更多的财富,举刀枪进行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他们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拓展疆域。

在拓展疆域的战争中,藏族先王们为了鼓励在战斗中的勇士,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投入争斗,采用了奖励勇士的办法来激励臣民。

据说当时的奖励分为四个等级。

在战场上机智勇敢、英勇杀敌、表现突出者可以得到藏王奖励的一绺水獭,待这样的水獭皮凑够一定数额时就可在藏王处换取一小组豹子皮,又等豹子皮凑够规定数额时就可换取一级老虎皮,等虎皮凑够规定的数额时就可得到藏王封赐的奴隶和土地,立功者可与统治者平起平坐了。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44960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