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礼的食俗

诞生礼的食俗 (更新时间:2004-1-27 19:53:00 本章字数: 1880) 诞生礼又称人生开端礼或童礼,它是指从求子、保胎到临产、三朝、满月、百禄,直至周岁的整个阶段内的一系列仪礼。

诞生礼起源于古代的“生命轮回说”,中国古代生命观中重生轻死,因此把人的诞生视为人生的第一大礼,以各种不同的仪礼来庆祝,由此形成许多特殊的饮食习俗。

求子食俗 向神求子。

祭拜主管生育的观音菩萨、碧霞仙君、百花神、尼山神等,供上三牲福礼,并给神祗披红挂匾;

送食求子。

吃喜蛋、喜瓜、莴苣、子母芋头之类,据说多吃这类食品,便可受孕;

送物求子。

包括送灯、送砖、送泥娃娃、送麒麟盆,相传这都是得子的征兆;

答谢送子者。

如广州、贵州和皖南的“偷瓜送子”;

四川一带的“抢童子”、“送春牛”和“打地洞”;

广西罗城仫佬族山寨的“补做风流”;

旧时彝族地区的“促育解冤祭”;

鄂西和湘西土家族的“吃伢崽粑”、“喝阴阳水”;

都属于这一类型。

保胎食俗 对于孕妇,古人是食养与胎教并重,还有“催生”之俗。

在食养方面,强调“酸儿辣女”,“一人吃两人饭”,重视荤汤、油饭、青菜与水果,忌讳免肉(生子会豁唇)、生姜(生子会六指)、麻雀(生子会淫乱)以及一切凶猛丑恶之物(生子会残暴)。

在胎教方面,要求孕妇行坐端正,多听美言,有人为她诵读诗书,演奏礼乐。

同时不可四处胡乱走动,不可与人争吵斗气,不可从事繁重劳动,并且节制房事。

在催生方面,名堂亦多。

《 梦梁录》云:“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上簇花朵、通草、贴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粟果及孩儿绣绷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湘西坝子是岳母给女儿做一顿饭,二至五道食肴,分别称作“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时平安”、“五子登科”,饭食必须一次吃完,意谓“早生”、“顺生”。

侗族是由娘家送大米饭、鸡蛋与炒肉,七天一次,直至分娩为止,浙江是送喜蛋、桂圆、大枣和红漆筷,内含“早生贵子”之意。

包括添丁报喜和产妇调养。

前者有土家族的”踩生酒”,畲族的“报生宴”,仫佬族的“报丁祭”,汉族的“贺当朝”之类,都在婴儿降生当天举行。

“踩生酒”。

用酒菜招待第一个进门的外人,并有“女踩男、龙出潭”、“男踩女、凤飞起”之说;

“报生宴”.由婴儿之父带一只大雄鸡、一壶酒和一篮鸡蛋去岳母家报喜。

如生男,则在壶嘴插朵红花,如生女,则在壶身贴一“喜”字。

岳家立即备宴,招待女婿和乡邻;

“报丁祭”。

是用猪头肉、香、纸祭奠掌管生育的“婆王”,招待全村男女老少;

“贺当朝”。

亲友带着母鸡、鸡蛋、蹄膀、米酒、糯米、红糖前来祝贺,产妇家开“流水席”分批接待。

后者即是“坐月子”的开始,一方面“补身”,一方面“开奶”,有“饭补”与“汤补”、“饭奶”与“汤奶”之说。

食物多为小米稀饭、肉汤面、煮鲫鱼、炖蹄膀、煨母鸡、荷包蛋、甜米酒之类,一日四至五餐,持续月余。

古代还有一种奇异的“饷产翁”习俗.《太平广记》称:”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

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

其妻亦无所苦,炊易樵苏自如。

”“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

返,具糜以饷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 产翁。

” 育婴食俗 三朝。

姥娘送喜蛋、十全果、挂面、香饼,并用香汤给婴儿“洗三”,念诵“长流水,水流长,聪明伶俐好儿郎”、“先洗头,做王侯,后洗沟,做知州”的喜歌;

满月。

生父携糖饼请长者为孩子取名(这叫“命名礼”),用供品酬谢剃头匠(这叫“ 剃头礼”),尔后小儿与亲友见面,设宴祝贺。

亲朋须赠送“长命锁”,婴儿要例行“认舅礼”;

百禄。

是祝婴儿长寿的仪式,贺礼必须以百计数,鸡蛋、烧饼、礼馍、挂面均可,体现“百禄’、“百福”之意。

周岁。

又秒“试儿”、“”抓周”,是在周岁之时预测小儿的性情、志趣、前途与职业的民间纪庆仪式。

届时亲朋都要带着贺礼前来观看、祝福,主人家治宴招待。

这种宴席上菜重十,须配以长寿面,菜名多为“长命百岁”、“富贵康宁”之意,要求吉庆、风光。

周岁席后诞生礼结束。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57423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