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

点穴(更新时间:2004-1-20 14:13:00 本章字数: 930)   点穴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这一理论认为,人体上分布着直行的经脉和由经脉横向分出的络脉。

经络系统内贯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全身,是气血运行转注的通道。

能量物质通过经络输布至人体各部,使各组织和器官获得营养补给,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信息通过经络传递到身体各部, 使外感传于内、内状表于外,从而保持人体协调平衡的应答。

在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这些“处所”就是人们所说的“穴位”,或“气穴”。

它们能够接受各种物理刺激。

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调整或紊乱)气血和脏腑的功能。

点穴法就是利用点、打、踢、拿等击法重创对方穴位(即以劲力施予物理刺激),以“隔气血之通路,使不接续,壅塞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因此导致人体能量和信息的输导失调。

  由于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是“经气”,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

因此,有些拳家将点穴法称为点气法,或截气法。

  点穴的招法主要有:指、掌法中的穿、点、插、戳;

拳法中的插、冲、贯、勾;

腿法中的点、蹬、勾、横;

以及抓拿诸法。

  点穴法素以用指称著,但由于手指力量较弱,因此,有些拳家持握“状元笔”、“点穴针”等以枣木、鹿角或铜铁制作的小兵器,来代替手指点穴,提高点戳的效能。

  点穴法的取穴方法同于针灸取穴法。

医家以北宋针灸考据家王惟一创铸的针灸铜人,作为学习认穴取穴的教具。

拳家亦以此作为取穴的准绳。

  拳家认为要认准穴,取准穴,先应练习内功,体验经络气血的运行与开阖,然后循经取穴,才能心目洞明。

也只有待内功练成后,才能将气聚于一点,引劲贯于指颠,也才能如箭弦般发劲击穴,透人经络。

也有的拳家强调点穴法重在通过插抓沙袋、拧棒、踢桩等硬功练习来提高手足的力量和硬度,从而加强进攻能力。

  穴位受击后,以用药发散引淤和循经根治为主要救治方法。

也有少数症状可用手法解之。

例如:气门被侧插掌击中者,可揪其发,伏于膝上,再在其背中轻敲挪运,则气出复苏。

  有些拳家认为,由于指力难练,取穴不易,“小眩技巧以骇庸俗则可,游动斗殴以制敌则难”。

但是,点穴法作为一种传统击法,对其实战效果和运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还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69686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