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角抵、手搏与相扑

秦汉的角抵、手搏与相扑(更新时间:2004-1-20 14:27:00 本章字数: 2641) 秦代有角抵活动,主要用于娱乐。

角抵不仅在民间开展,而且进入了宫廷。

它承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角力。

"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为角抵"①。

《史记李斯列传》载:"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俳优之观。

"裴解引应劭语云:"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曰角抵。

角者,角材者;

抵者,相抵触也";

"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②。

"相抵触"、"角力"、"角技艺"等语,都说明角抵是一种徒手竞技,主要以摔法和体力来进行较量。

秦代角抵,只限于摔法,以较力为主,更多地用于娱乐与表演。

因此在禁武的秦朝,它不仅未被禁止,反而广泛流传开来。

正因为角抵主要用于娱乐与表演,所以进入宫廷,就成了供统治者逸乐的手段。

"二世在甘泉宫每作乐觳抵、俳优之戏,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③。

二世喜爱角抵,竟连政事也荒废了。

所以《汉书 刑法志》言及此事又云:"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之中矣。

" 汉初,刘邦尚黄老之学,要与民休息,提倡简朴,曾一度禁止角抵之戏。

到了汉武帝刘彻时,由于他的喜好和倡导,角抵又开始盛行。

《汉武故事》说:"秦并天下,兼而增广之。

汉兴虽罢,然犹不能绝。

至上复采用之,并四夷之乐,杂以童幼,有若鬼神。

角抵者,使角力相抵触也。

"《资治通鉴》记载了武帝恢复角抵的确切时间,即"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

又载:"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

"④这是两次规模盛大的活动。

汉武帝时,民富兵强,国力臻于极盛,统治者也因之感到骄傲,并常极尽奢华夸示于外宾。

《汉书 西域传》载孝武之世"开玉门,通西域","设酒池肉林,以饷四夷之客,作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 《汉书 张骞传》则载:"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

"大角氐(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

"而角氏(抵)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

"岁增变",说明角抵在汉武时花样不断翻新。

"其益兴",则说明角抵戏不断兴盛、广泛。

《后汉书?夫余国传》记载,东汉顺帝时,亦以角抵招待外国宾客使者。

汉代皇帝还以角抵戏慰劳下属,"飨遣故卫士仪……传御史持节慰劳,以诏恩向所疾苦,受其章奏所欲言。

毕飨,赐作乐,观以角抵。

乐阕罢遣,劝以农桑"⑤。

《汉书 元帝纪》载,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元帝曾因自然灾害的原因,下令"罢角抵",以节省开支。

但这种禁绝显然只是暂时的。

东汉时,包括杂技、武术、舞蹈、幻术、角抵等文体技艺活动的"百戏",又有了大的发展。

由于角抵在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以"百戏"又被当时人称为"角抵戏"。

张衡《西京赋》在描绘百戏时还写道:"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

"称角抵为妙戏,可见其喜爱。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一块秦汉墓出土的透雕铜牌,上刻有表现角抵画面的纹饰。

画中两人赤脚而立,或抱腰,或扳腿,相抱互摔,形态逼真。

这块铜牌,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先秦时期角抵活动的记录。

图30。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曾出土一幅帛画,画中亦绘有角抵图形。

图中有三人,两人是壮健的摔跤手,双肩宽阔,肌肉隆起,挽袖交臂,虎视眈眈,准备一块雌雄。

一人拱手而立,似为裁判或教练。

图31。

这幅用以殉葬的帛画,包括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而角抵戏的场面竟占有画面的五分之一左右。

有人认为:这显然反映了死者对角抵的爱好,所在埋葬时后人为其安排了"角抵演出",供他在"地下观赏"。

考古发现,也证明了秦汉时角抵活动的盛行。

三国时期角抵又翻出了新花样,出现了女子摔角,并正式用"相扑"之名,虞溥《江表传》云:"(吴末帝孙皓)使尚方以金作步摇假友髻以千数,令宫人著以相扑,早成夕败,辄命更作。

" 汉代史籍中亦有不少关于手搏的记载。

《汉书 灌夫传》载:汉武帝时淮阳太守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

"左思《吴都赋》也提到吴国人爱"扑、射、壶、搏"。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角抵(摔跤)已和手搏(拳术)相分离。

《汉书 哀帝纪》载:"孝哀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角力为戏。

"苏林是汉末魏初人。

他说汉代手搏与角抵已非一种活动,是可信的。

《汉书 甘延寿传》又载:"延寿试弁为期门。

"孟康注云:"弁,手搏也。

试武士用手搏,以手搏固实用之术也。

"弁即卞,亦即手搏,拳术当然比摔跤更适用于实战,所以选武士也试手搏。

汉代和三国善手搏者,史籍亦有记述。

曹丕《典论 论文自序》说邓展"善有手臂",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三国志 魏书吕布传》则载有:"(董卓)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

"平时于拳搏训练有素,方能如此敏捷。

秦代出土文物、汉代壁画、汉画像砖中也有关于秦汉手搏活动的反映。

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中出土了一件木蓖,上有描绘手搏的彩色漆画。

画面上三人均上身赤裸,下著短裤,腰间系带,足穿翘头鞋。

靠右的两人,正在进行比赛,气氛热烈而紧张。

左边一人平伸双手,似为比赛裁判。

周围半月形的弧线,似为帷幕,而画面上部,又有帷幕结带,似为表示这种比赛或表演在帷幕中进行。

图中左边一人进击落空或被挡开后,右边一个正进步直拳攻击其颈部。

图32。

四种新都出土的汉画像砖"手搏图",也形象地表现了二人拉开架势,聚精会神地对峙姿态。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东汉墓中室北壁券顶东侧,绘有两个赤身短裤的大胡子壮汉,脚穿翘头鞋,手臂舒展,似一次交手之后刚脱离接触。

《汉书 艺文志》录有《手搏六篇》,是论述手搏的专著,惜已亡佚。

注 释 ①《汉书 刑法志》。

②《汉书 武帝纪》 ③《史记 李斯传》 ④《汉书 武帝本纪》 ⑤《后汉书 礼仪志》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69786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