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物价的历史资料

第五十二章 宋代物价的历史资料   米价:熙宁(1068~1077)以前一般为每石六、七百文,徽宗时期(1101~1125)每石米就高达二贯、三贯,甚至四贯了;

南宋绍兴(1131~1160)初年,米涨至五、六贯一石,随后开始下降,保持在一贯左右;

孝宗时期(1163~1189)又上升到每石二贯至二贯半左右。

  绢价:在徽宗元符前(公元1100年以前),每匹约为一贯左右;

大观(1107―1110)到绍兴(1131~1160)初年每匹二贯;

绍兴至乾道时期(1165~1173),每匹为一至四贯。

  布价:真宗时期(998―1022)每匹约为150―300文;

仁宗时期(1023~1063)每匹约300文;

神宗时期(1068~1085)每匹约400―450文。

南宋时期(1127~1279)为500文,甚至高达1―2贯。

  丝、绵价:绢每匹850文,?每匹700文,丝每两65文,绵每两35文。

  盐价:一般保持在每斤50―70文之间。

也有些地区低于50文,或高达100―300文。

  茶价:北宋时期(960~1126)平均茶价约为六、七十文一斤。

  草价:宋初8文一束,后涨到20―30文左右;

南宋时约50~100文以上一束。

  铁价;

北宋时一般为25―30文一斤。

  金价:太宗(976-997)时每两5贯;

真宗(998―1022)、哲宗(1086~1100)、徽宗(1101~1125)时每两10贯;

最后到宁宗(1195~1224)时竟高达每两40贯。

  银价:真宗(998―1022)时每两200文;

仁宗(1023~1063)时2贯;

神宗(1069~1085)时1贯;

徽宗(1101~1125)时1贯6~7百文;

南宋时期(1127~1279)每两值2~3贯多。

  铜价:每斤约250文。

  本书中所采用的物价按南宋当时的最高价,因为有相关的资料表明,南宋理宗时期的会子每贯面值仅能兑换160~170文铜钱,本书以每贯纸钞兑165文铜计算。

也即是说:   糙米:每石纸钞3.5贯,折成铜钱为578文(书所提到的纸钞与铜钱是有很大区别的)   布:每匹纸钞2贯   银:每两纸钞3.5贯   金:每两纸钞40贯   南宋时期每匹绢的价格约等于二石米的价格。

  宋朝货币主要以金银铜钱计算,其余杂货币暂不考虑!

大概的比率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有了这个大概的比率,就可以约算出收入.   如果单凭史书记载,是无从查找的,但是史书上宋朝多以今山东,河北地区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也可以说是代表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   民以食为天,不管自然灾害,也不管南宋物价激增,平均在宋朝期间:1石大米(差不多60公斤),售价大约是700文,现代60公斤大米差不多140元左右.   综合年代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得出结论:1贯=240元.   现代中国城镇月人均1200元左右.宋朝就是20贯铜钱!

  举个例子:<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

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30文的刀也差不多8,9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宋朝城镇居民每月收入有20贯左右.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26016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