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大乐舞
第五十五章 唐代三大乐舞 1.七德舞: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 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
"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2.九功舞:本名《功成庆善乐》。
《乐府诗题》作唐功成庆善乐舞辞。
一曰九功舞,殿庭朝会所奏文舞也。
《新唐书礼乐志》曰: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
贞观六年,幸之。
宴从臣, 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
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
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裤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
《旧书乐志》曰:庆善乐,太宗所造也, 名九功之舞。
舞蹈安徐,以像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
冬正享燕及国有大庆,与七德舞偕奏于庭。
3.上元舞:传为高宗所创。
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祠享皆将陈设。
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
\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26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