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的传说

第五十九章 仙侠修真十四   八仙的传说   八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真。

共七男一女,即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及何仙姑。

八仙的传说甚早,唐代已有《八仙图》与《八仙传》,但其中的人姓名尚未固定。

至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才确定为以上八人。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

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称“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义。

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能占卜人生;

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

韩湘子的笛子使万物滋生;

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养性;

李铁拐的葫芦可救济众生;

钟离权的扇子能起死回生;

曹国舅的玉板可静化环境;

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

  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

也是惩恶扬善,济世扶贫的神仙。

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八仙巧惩恶老财”是其中的一个。

但以“八仙庆寿”与“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

据道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八仙“事迹”如下:   铁拐李,亦称李铁拐。

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

曾遇太上老君得道。

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

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

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

  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

相传诞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

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

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

见《东游记》。

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

《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

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

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

钟离权逭双?髻以传道,手摇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风。

  张果老,亦名张果。

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

武后召之出山,他装死不赴。

常倒骑白驴,日行万里。

唐玄宗时,派使者请他入朝,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职衔,赐号通玄先生。

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

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名琼,永州零陵人。

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

后又梦见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

每日朝出,暮持山果归来服侍母亲。

后尸解仙去。

  蓝采和,唐代的隐逸。

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

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披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

蓝采和常行歌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均为神仙脱世之意。

后得钟离权之度化,乘云而去。

  吕洞宾,即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

相传吕洞宾进士落第后遇钟离权,钟离于炉上煮黄粱饭,授枕予洞宾睡,梦见自己中进士、当官、升侍郎、成亲、为宰相、被诬害、获罪、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倏忽醒来,黄粱犹未熟,方知贵不足喜,贱不足忧,人世间不过一场梦而已。

遂弃家,拜钟离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

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

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

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

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朋僚宴贺。

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

韩湘子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宾客,数斗不竭。

又以盆覆土,开花两朵,上有金字之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事,贬谪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

韩湘子冒雪而来。

韩愈问其地,即蓝关,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

后韩湘子护愈抵任,复随愈移袁州,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

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

因其弟景植不法杀人而伏罪,曹景休耻见于人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

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引入仙班。

在八仙中,他的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铁拐李   八仙者,铁拐、钟离、洞宾、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而铁拐先生居其首。

关于铁拐先生身世的传说颇多,一说为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

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

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

这里讲的是铁拐先生遇太上老君得道的传说。

  铁拐先生质非凡骨,学有根源。

相貌魁梧,具五行之秀气;

心神宣朗,识天地之玄机。

年轻时就不愿打理俗务,却仰慕大道金丹。

他认为天地皆虚,人生皆幻。

世情嗜欲,悉伐性之斧斤,富贵功名,皆迷心之鸩毒,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也是身外之浮云。

并且有是从无而来,有则必无,这是不变的常理。

人生自有乐境,何必耽于俗情,空度岁月。

于是他立志修真。

告别亲友,寻找清幽之谷,依傍深穴之岩,垒石为门,拨茅为席,澄心净虑,服气炼形,废寝忘食,几年来勤于修行。

一日,想到有太上老君至道之名流行于世,听说太上老君居住在华山,何不拜他为师?

于是披星戴月,宿水餐风,来到华山,求道于太上老君。

老君授于他道之精要,铁拐先生心花顿开,尘情冰释。

离开华山后,铁拐先生更是运道益坚,用功益力。

  一日,太上老君跨鹤而来,邀他十天后同游西域诸国。

十天后,先生嘱附徒弟杨子说:“我的神(元神)将出身体,赴老君之约于华山,留魄(身体)在此。

倘若游魂(元神)七日还不返回。

你可将我的魄火化。

若七日未满,定要看好此魄,切勿让他被损坏,千万别违背了我所言。

”嘱附完毕,先生静坐,元神离体,神游而去。

  徒弟杨子受命守尸,加意防护,日夜不敢懈怠。

到了第六日,忽见家人飞驰而至,催促他说:“母亲病得十分严重,死而复醒,专等见你一面,请速归。

”杨子大哭道:“母病危急,师魂未返,如我离开,谁来守尸。

”家人说:“人死了那有复生之理,况且已死了六日,其肺肝必已腐坏,那里还能复生,真是愚啊!

我认为你的师父六日了还不归来,有失信之罪。

如果亲人一旦告终,送死不及,那是终生之恨,不如火化他的尸体,速归事奉母亲。

”杨子听完,一心犹豫。

但事已至此,不可兼得,就听了家人所言。

  于是杨子架起柴薪,置尸于上,并陈列祭品共挽章,哭涕着拜祭师父。

挽章道:母病不可起,师魂犹未归;

师言将待践,母命安忍违。

舍鱼取熊掌,二者难兼之,涕位辞灵魂,华山好自依。

祭祀完毕,燃起火,薪多火烈,尸骨很快化尽。

杨子望空大哭一场回家尽孝去了。

到家时,母亲已死。

  这边先生神出华山,随老君西游竺乾诸国,历蓬莱、方丈,遍游三十六洞天。

邀游数日之间,多得老君之道,七日即到,于是向老君辞归。

老君笑而不答,为之作偈,并催他赶快回家。

偈曰: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

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归家之时,正当第七日,来到茅斋寻找魄,却毛发无存。

也不见徒弟杨子。

一转身见堆柴薪之处,暖气腾腾,幽烟寂寂,方知尸身已被火化,深怨弟子违背盟约。

  先生的游魂无处可依,日夜凭空哭号。

一日见一饿莩之尸,倒在山侧,猛想老君临别之偈:“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遂知这饿莩之尸,即是他的依附。

即然如此,何必怨天尤人?

魂正无依附之处,那还有时间选择躯体?

于是先生将魂附在饿莩之尸,站了起来。

那饿莩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倚紫色拐杖而行的。

后世所见先生之跛恶之形,就是来源于这饿莩之体,而并非是他的本原旧质。

先生托尸而起之后,又能辟谷变化,于是将手中竹杖以水喷之,成铁拐。

  倒骑驴的张果老   且说张果老看到人类道德日下,尘世中人迷于功名利禄,还以为过的越来越好,于是倒骑着毛驴游戏人间,留下了很多传说千古流传。

  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且说张果老看到人类道德日下,尘世中人迷于功名利禄,还以为过的越来越好,于是倒骑着毛驴游戏人间,留下了很多故事千古流传。

  从来没有人搞清楚过他到底来自哪里。

史书记载,张果老确有其人。

唐代的时候居住在恒州中条山,自称已经有好几百岁了。

那时的人都说他有长生不老之法。

神仙本不同于凡人,将相王臣不过都是凡夫俗子,想见神仙谈何容易。

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召见他,他都谢绝不肯相见。

武则天也招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妒女庙前装死。

当时正是酷夏,他的身体转眼之间就开始腐烂生虫。

武则天听说了,以为他真的死了,只好作罢了。

可是后来又有人在恒州的山中见到了他。

  据说张果老总是倒骑着一头白驴,日行几万里。

休息的时候将驴子折叠收起,就像纸一样薄,放入巾箱中;

需要乘坐的时候用水一喷,又变成了驴子。

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派遣通事舍人到恒州请张果老,张果老在他面前气绝而死。

他吓得赶紧焚香祷告,说明天子求道的心意,张果老才又活转过来。

通事舍人不敢相逼,赶回京城告知唐玄宗。

唐玄宗又派遣中书舍人带着玺书相请,张果老于是随着他到了东都。

唐玄宗将他安置在集贤院,乘车入宫,倍加礼敬。

  唐玄宗见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他说:“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什么还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张果老说:“活到了衰朽的一大把年纪,又没有什么道术可以依侍,所以才变成了这个样子,实在令人惭愧。

如果把它们全都去掉,不是更好一些吗?

”然后他当着唐玄宗的面拔掉头发,击落牙齿,血流满口。

唐玄宗吓了一大跳,赶紧说:“先生稍稍休息一会儿吧,一会儿我们再谈。

”一会儿的功夫,张果老再见唐玄宗时,容颜一新,洁白的牙齿,乌黑的头发,变成了一个壮年人。

  一天,两位大臣来拜访张果老。

张果老突然对他们说:“如果娶了公主做老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啊。

”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不一会儿,唐玄宗派的人来了,对张果老说:“玉真公主从小喜欢修道,皇上想将公主下嫁给先生。

”张果老大笑,硬是不肯。

这时二人才明白张果老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时的公卿大臣都争相拜谒张果老,询问神仙的事情,张果老都不肯回答。

他自称是尧时丙子年生人,没有人能够搞清楚他的具体年龄。

  张果老说自己曾经是尧时的侍中,可以数日不食,吃的时候也只是喝些美酒,吃三个黄丸。

唐玄宗留他在内殿饮酒,张果老推辞说自己酒量很小,只能喝二升。

不过自己有一个弟子很能喝酒,可以喝一斗。

唐玄宗很高兴,请张果老招他的弟子来。

  转眼之间,一个小道士从殿檐飞下,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模样俊秀,气质优雅,拜见玄宗时言辞清楚,礼数周全。

唐玄宗让小道士坐,张果老说:“作弟子的应该站在一旁伺候,不该让他坐。

”唐玄宗越看越喜欢,于是赐酒给他,他一口气喝了一斗。

张果老推辞说:“不能再喝了,喝多了肯定会出问题,让皇上笑话。

”唐玄宗逼他喝,酒忽然从他的头顶涌出,道冠落在了地上,化为一个金?。

唐玄宗和妃嫔们都惊讶地笑了,再看,小道士已经不见了。

那金?正好可以装一斗,原来是集贤院中的金?。

  这样的仙术不可胜数。

当时有一个人能够看见鬼。

唐玄宗招他来看看张果老。

这个人跑到皇上面前说:“张果老在哪里?

让我来看一看。

”其实张果老早就站在他面前了,他却看不见。

还有一个人精于命算,每次看到人后当面布筹,很快就能算出姓名、穷富、善恶、寿命,前后算过上千次了,从来都很准确。

唐玄宗知道他的本事,就招他来算张果老。

这个人算来算去,好几个时辰,累得精疲力尽,还是算不出来。

神仙之事,本非人间小道可以窥视的。

  唐玄宗越加好奇。

一次,唐玄宗决定用毒酒测试他。

张果老连喝了三大杯,看上去仿佛醉了似的,对身边的人说:“这不是什么好酒。

”然后倒头就睡,睡了有一顿饭的功夫,忽然起身拿起镜子看自己的牙齿,都已经成了焦黑色。

他叫侍童取来铁如意将牙齿全部击落,都收在自己的衣带中。

缓缓地从衣袋中取出一帖光滑的微微发红的药,敷在齿穴中。

然后又躺下睡着了,过了很久忽然醒来,再拿镜子一照,牙齿已经又长成了,洁白坚固,比原来的还好。

  唐玄宗曾经在咸阳狩猎,捕获了一头鹿,看上去稍微有点异样。

厨子刚刚要杀鹿,张果老看见了说:“这是一头仙鹿,已经活了一千岁了。

过去汉武帝元狩五年,我曾经跟从皇帝在上林狩猎,生获此鹿,后来放生了。

”唐玄宗说:“世界上的鹿那么多,而且时间这么久了,怎么就知道这是那头鹿呢?

”张果老说:“汉武帝放生时,在鹿的左角处用铜牌作了标记。

”一看鹿,果然有一块大约二寸的铜牌,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无法辨别了。

唐玄宗又问:“元狩是什么时候?

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张果老说:“到现在有八百五十二年了。

”唐玄宗让史官察看史书,果然一点不差。

  唐玄宗封张果老为银青光禄大夫。

张果老后来还是坚持回到了恒州山中。

天宝初期的时候,唐玄宗又招张果老,张果老听说之后忽然死掉了。

他的弟子埋葬了他,但是后来开棺一看,原来只是一口空棺材。

就这样张果老不知所终。

资料来源:《东游记》)   点金济众成仙的汉钟离   朱月明整理   汉钟离姓钟离名权,燕台人。

后改名觉,字寂道,号和合子,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

为八仙之一。

其父为列侯。

相传他是天界的仙人,因有过错而被贬到凡间。

《宣和书谱》卷十九中说:“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

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

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后遂称其为“汉钟离”。

钟离权逭双?髻以传道,手摇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风。

  钟离诞生时,有异光数丈,看起来象烈火一般,他家的侍卫惊奇不已。

钟离长得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赤,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一出生就象三岁大的孩子,白天黑夜不出声、不哭、也不吃东西。

成年后,他成了一名辅助汉室的大将军。

  边陲告急,说是吐蕃率众三十余万,号称五十万,侵犯边疆,抢劫掠夺,无恶不作,其势如山崩潮涌。

边疆守臣抵敌不住,望风而逃。

边疆告急的消息上报朝廷,引起震动。

于是天子召群臣商议此事,决定由大将钟离权统兵五十余万,号称八十万,即日起行出兵。

与吐蕃之战,钟离权先首战告捷,后铁拐李为使他彻悟设计让他兵败,落荒而逃。

逃至一山谷时,不幸迷路。

正当他仰天长叹进入绝地时,忽然山中转出一个胡僧,其人碧眼丰颜,有忻忻自得之深趣,怀落落不羁之气象。

钟离见其不凡,拱手问他,能否带他走出迷途。

胡僧点点头却不言语,只为他带路。

当走出数里之外时,见一村庄,胡僧对钟离说:“这儿是东华先生成道的地方,将军可以在这儿歇息。

”说罢,告别而去。

  钟离见此处清幽寂静,与尘世凡间迥然有别。

异草奇花,桂馥兰芬,娇黄嫩绿,色夺绮罗,一派流泉,两行松柏,宛如仙境。

就在钟离犹豫之时,忽闻庄内有人声,在吟诗。

吟诗完毕,那人说:“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缘故。

”只见一老人披着白色的鹿裘,扶着青色的藜杖,问钟离道:“来者可是汉大将军钟离?为什么不来宿于山僧之所?”钟离闻言大惊,知其人为异人。

老者将他请入庄中,为他斟上麻姑仙酒,为他端上胡麻饭。

对他说:“功名富贵,总是浮云,战斗攻围用的都是凶器。

你见过万古以来,江山永固,富贵百世的吗?

贫道看破世情,闲居自在,远脱樊笼,虽不能入道超凡,但也不为尘世所羁啊。

将军何必苦恋功名,处心积虑?

”钟离感其言意味深长,顿时失去虎豹之雄心,于是向老人拜师。

老人将长生秘诀、金丹火诀、青龙剑法,悉数授于钟离。

第二天告辞时,老人为其指明归途,钟离回头再看庄房时,庄房已不见踪影。

钟离感叹地说:“真是异人啊!

”于是他寻到归路,往家而去。

  钟离回家后,一心想修道,刚好其兄钟离简一向仰慕修道。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他们辞别家人,去华山三峰寻道。

二人来到华山三峰,结草为庐,勤于修炼,几年之内,却没什么长进。

一天二人出游,见一贫苦人在填路,问其缘故。

回答说:“今年收成不好,老弱的都来填沟补壑,年壮的都逃到外地去了。

”钟离权叹息良久。

回到山中,钟离权对钟离简说:“饥谨遍地,民不潦生,实在是可怜。

”钟离简答道:“济人利物,仁者之心。

你会金丹之道,不用来救度这些灾民,这些道术又有何用呢?

”钟离权说:“我可以试一试。

”于是取来铜锡之类的金属,放了一些灵药,再用火来焚烧,铜锡皆成金子。

于是钟离权把这些金子广布贫民百姓,有千百万家因此而保全性命。

  后来,钟离权遇上仙人王玄甫。

又遇华阳真人,传以太极刀法,火符内丹。

一天,钟离权一人独游云山,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歇息。

忽然石壁猛响一声,门户大开。

钟离权直入其中,见一玉匣,打开一看,是神仙秘诀。

钟离权将秘诀放入怀中。

当他一走出山洞,其石复合如初。

在紫金四皓峰住了数日后,他又回到三峰,他按照神仙秘诀所说,更勤于修行。

一天,忽见五色祥云布满屋子,仙乐阵阵,有仙鹤呼叫他说:“玉帝有命,我来迎你回天宫,恢复你的旧职。

”他对钟离简说:“兄你暂时留在这儿,不久我们会相会的。

”于是他把神仙秘诀授给钟离简,乘上祥云仙去。

不久,钟离权骑着仙鹤来到三峰,告诉钟离简:“兄长你尘缘已满,不用再留在此山了。

”钟离简与钟离权同日升天,一起去度吕洞宾去了。

  (资料来源:《列仙全传》,《东游记》)   神仙汉钟离与弟子吕洞宾的一段对话   史凤   暮宿苍梧,朝游蓬岛,朗吟飞过洞庭边。

岳阳楼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

出入无踪,往来不定,半是风狂半是颠。

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

人间飘荡多年,曾占东华第一筵。

推倒玉楼,种吾奇树;

黄河放浅,栽我金莲,摔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虚皇高座前。

无难事,要功成八百,行满三千。

  这只词儿,名曰《沁园春》,乃是一位陆地大罗神仙所作。

那位神仙是谁?姓吕名岩,表字洞宾,道号纯阳子。

自从黄粱梦得悟,跟随师父钟离先生,每日在终南山学道。

  或一日,洞宾曰:“弟子蒙我师度脱,超离生死,长生妙诀,俺道门中轮回还有尽处么?”   师父曰:“如何无尽!自从混沌初分以来,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上混一,圣贤皆尽。

一大数,二十五万九千二百年,儒教已尽。

阿修劫,三十八万八千八百年,俺道门已尽。

襄劫,七十七万七千七百年,释教已尽。

此是劫数。

”(中略)   洞宾又问:“我师成道之日,到今该多寿数?”师父曰:“数看汉朝四百七年,晋朝一百五十七年,唐朝二百八十八年,宋朝三百一十七年,算来计该一千年一百岁有零。

”   洞宾曰:“师父计年一千一百岁有零,度得几人?”   师父曰:“只度得你一人。

”   洞宾曰:“缘何只度得弟子一人?只是俺道门中不肯慈悲,度脱众生。

师父若教弟子三年严限,只在中原之地,度三千余人,兴俺道家。

”   师父听得说,呵呵大笑:“吾弟住口!

世上众生,不忠者多,不孝者广。

不仁不义众生,如何做得神仙?吾教汝去三年,但寻得一个来,也是汝之功。

”洞宾曰:“只就今日拜辞吾师,弟子云游去了。

”(中略)   三年后,吕洞宾空手而归,可见人心不古,世人之难度化。

吕洞宾径上终南山寻见师父,双膝跪下,扑伏在地。

钟离师父呵呵大笑,自己知道了,道:“弟子引将徒弟来了?不知度得几人?”吕洞宾惭愧告知无度一人。

  历来道家都是师父找徒弟,找到的人一定要德高,根基好方可传道,故这个故事点出道教早已不是真正的修道,是常人社会那一层次的宗教形式,且也指出儒、道、佛教法末是有定数的,故曰:圣贤皆尽。

  (资料来源:《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十试吕洞宾,一正压百邪   史雯   吕洞宾,唐朝蒲州永乐县人,姓吕名品,字洞宾。

八仙之一。

父亲吕让,为海州刺史,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生,号为纯阳子。

  传说吕洞宾降生之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有一只白鹤从天而下,飞入帐中不见。

据说他生来金形木质,道骨仙丰,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有一黑痣,如锄头大小。

他自幼聪明强记,出口成章。

成人后,身长八尺二寸。

淡黄笑脸,微麻、三髭须,喜欢戴华阳巾。

形貌很象张子房。

唐会昌年间,奉父母之命,前往长安赴试。

一天,在长安酒肆闲游,只见一羽士青衣白袍。

在一处墙壁上写下了三首绝句:   其一云:“坐卧长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

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   其二道:“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

古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   其三为:“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待到清平有凡人。

”   洞宾惊叹这人状貌奇古,诗意飘逸,便上前行礼。

羽士道:“你可先吟一绝,我想观你之志。

”洞宾便接过笔来写道:“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欲事天皇上玉清。

”羽士见诗后,说:“我是云房先生,住在终南鹤岭,你能与我从游吗?

”洞宾没有应允。

  云房和他一同在这家铺子中住下。

云房亲自为他烧饭,洞宾却忽然就枕昏睡。

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做了高官,并两娶富家女儿,生子婚嫁之后,子孙满室,簪纺满门,如此过了将近40年,接着又做了丞相,专权10年,权势薰炙。

然而无意中犯下重罪,抄尽家资,妻离子散,流落于荒岭野谷中,孑然一身,穷苦憔悴。

立马于风雪之中,刚发长叹,恍然间醒来,锅中之米尚未煮熟。

云房一旁笑吟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洞宾惊问:“先生知我梦了什么吗?

”云房说:“你刚才的梦,升沉万态,荣辱千端。

50年间不过一瞬罢了。

得不足喜,丧又何足一悲。

世人要经过所谓大彻大悟,才能明白人世不过一场大梦罢了。

”洞宾感悟,于是便拜云房为师求教度世之术。

(俗语所谓“一枕黄梁”的典故便由此而出)。

云房考验他说:“你骨节尚未完善,要求仙度性,还必须历经数世才行。

”说罢翩然而去,洞宾当即弃儒归隐。

  洞宾从师云房后,云房曾十试洞宾。

  第一试:一次洞宾出外远游回来,忽见家人全都病死。

洞宾心无悔恨,只是厚备棺裹火葬。

然而须臾之际,死者却全都活过来,无病无恙。

  第二试:洞宾到市上卖货,本来已议定了价钱,买的人却突然翻脸,只给一半的钱。

洞宾不加任何争执,丢下货物离去了。

  第三试:洞宾元日出家门,碰见一个乞丐倚门求他施舍,洞宾当即拿钱物给他。

不想那乞丐不但索要起没完,还恶言恶语,洞宾却只有再三地笑谢。

  第四试:洞宾在山中放羊,见一饿虎奔来,追赶羊群,洞宾把羊阻拦在山坡下面,自己以身相挡,饿虎却走开了。

  第五试:洞宾在山中草舍中读书,有一女子年龄在十七八的样子,容华绝世,光艳照人。

自说归省娘家,迷了路,天已将晚,脚下无力,想借此稍加休息,洞宾答应了。

可那女子竟百般调弄洞宾,夜晚竟逼洞宾与她同寝。

洞宾不为所动。

这样一连三日,那女子方才离去。

  第六试:洞宾一日到郊外去,待回到家时,家里财物全都被盗贼劫去,几乎没有朝夕之用。

洞宾毫无怒色,亲自耕种自给。

一日,忽然见到锄下有数十片金子,洞宾立即把他们掩埋起来,一无所取。

  第七试:洞宾碰到一个卖铜的人,买回来一看,全都是金子。

他就当即找到卖铜的人,把金子还给了他。

  第八试:有一疯狂道士在市场上卖药,说是人服下去立即就死,可以再转世得道。

10天过去了,不曾售出。

洞宾前去买下,那道士说:“你可以速备后事了。

”然而洞宾服下后却安然无恙。

  第九试:那是一个春天,河水泛滥,洞宾与众人一道过河,走到中间时,风涛汹涌,众人全都十分恐惧,洞宾却端坐不动。

  第十试:洞宾独坐一室中,忽见眼前出现无数奇形怪状的鬼魅,有的要打他,有的要杀他,洞宾毫不畏惧。

又见有数十个夜叉,押来一个死囚,死囚血肉淋漓,号泣说道:“你前世杀我,今天应偿还我命。

”洞宾道:“杀人偿命是应该的。

”说着起身寻刀,就要自尽偿还其性命,忽然听到空中一声吆喝,鬼神全都不见了。

有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原来是云房先生,云房道:“我考试你十次,你都不曾动心,如此可见,你肯定会成仙得道的。

”   于是,洞宾随他一同来到鹤岭,云房将所有上真秘诀全都传授给洞宾。

不久清溪郑思远、太华施真人从东南凌云而来,相互问候之后,一起落座。

施真人问:“站在一旁的是什么人啊?

”云房道:“是吕海州之子。

”说罢使命洞宾上前拜见二仙。

二仙去后,云房对洞宾说:“我就要去朝见天帝,到时会表奏你的功德,使你也得到入仙籍,你也不要久住于此,10年之后,我与你在洞庭湖相见。

”说着又把灵宝毕法及灵丹数粒,授给洞宾。

这时,有二仙手捧金简宝符对云房说,“天帝下诏你为九天金阙选仙,要你马上起行。

”云房又对洞宾说:“我赴诏朝见天帝,你在人间好自为之,修功立德,他时也会和我一样。

”洞宾再拜说:“我的志向不同于先生,我必要度尽天下众生,才愿上升。

”于是云房乘云冉冉而去。

  洞宾南游到澧水之上,登庐山钟楼时,与祝融君相遇。

祝融君便传授给他天遁剑法,说:“我是大龙真君,过去曾持此剑斩杀邪魔,现赠给您斩断烦恼。

”后来,洞宾初游江淮,斩杀巨蛟兽一试灵剑。

10年后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云房忽然从天而降,说:“我来践前约,天帝命你的眷属全都居于荆山洞府,你的名字已注入玉清籍中。

”   传说洞宾此后隐显变化400余年,常游于湘潭岳鄂及两浙江淮间。

宋徽宗政和年间,封为好道真人。

  一个修者要能够经受得起种种触及心灵、关系个人利益得失的考验,看是否能够坚定那颗修炼向善之心。

吕洞宾所过十关,关关涉及切身利益,甚至危及其生命,然而凭着正念,他都闯过去了。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38579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