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河洛文化 (更新时间:2004-1-31 14:49:00 本章字数: 3334)  [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盂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礼乐之制] 周代的礼、乐是周王朝立国之本,而制礼作乐这一重大的文化工程,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协助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

新王朝建立后,他又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伦理规范,"明德慎刑",对王朝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公通过礼乐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历史发展。

周公的礼乐思想是后世儒学之源,影响中国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一通丰碑。

[道家]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就有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曾为东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长期在洛阳管理图书典籍。

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儒家创始人孔子曾不远千里前来洛阳,问礼于老子,足见当时道家影响之大。

由于洛阳是道家的发祥地,历代道家名宿如浮丘公、王子乔、张道陵、帛和、葛洪、冠谦之、徐骞、王远知、潘延、吕洞宾等,先后都曾在洛阳活动。

  [佛学]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印度。

东汉水平年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被拜求佛法的汉使从西域邀至洛阳,佛学从此正式传入中国。

次年,为之兴建白马寺,此为由国家创建的第一座中国佛寺。

此后,洛阳就成为中国佛学研究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魏晋玄学]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尊卑易位,经学衰微。

魏晋时期,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即玄学应运而生。

其时,京都洛阳有-批"名士",大兴清谈之风,用老庄思想从各种不同角度阐释儒家经典,以玄学同经学分庭抗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曹魏正始年间的何宴、阮籍、向秀、郭象。

玄学的兴起,改变了整个社会风尚,人们鄙弃仕途,看重学问,追求精神的自由,也因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并产生了《广陵散》、《兰亭集序》等空前绝后的艺术杰作。

东晋之后,玄学与佛学渐趋合流,走向衰微。

[洛学] 北宋洛阳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

二程同受业于周敦颐,他们提出了"理"的哲学范畴,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一草一木皆有理"。

还认为理是"天理",乃人类社会永恒的最高准则,并以此阐释封建伦理道德,把三纲五常视为"天下之定理"。

洛学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秩序。

二程洛学是保守的和唯心的,但也包含有辩证法因素。

他们提万物莫不有对","动静相因,物极必反",承认事物是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

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其后,宋代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又在二程开辟的方向上发展了理学。

宋明理学是宋代之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而二程洛学则开了理学之先河。

  [洛阳牡丹花会]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定牡丹为市花,并决定于每年4月15-25日举办牡丹花会。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在我国已有2400余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洛阳牡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宋。

传说女皇武则天曾旨令百花在冬天开放,独有牡丹违旨不发,结果被武则天从长安贬到洛阳。

洛阳适于牡丹生长,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宋期间,洛阳"凡园皆植牡丹","家家有花",许多大诗人如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陆游等,都吟咏过洛阳牡丹,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

千百年来,辗转传播,培育繁衍,如今洛阳牡丹已拥有姚黄、魏紫、豆绿、二乔、墨魁等500多个品种。

每年清明谷雨之间,洛阳400万株牡丹竞相开放,全城万人空巷,纷纷到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和国色牡丹园4个集中点观赏牡丹。

国运昌,花事盛。

1983年以来,洛阳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被誉为"中国花事的一大创举"。

洛阳花会不仅是洛阳人民的盛大节日,而且是洛阳发展旅游业、进行经贸洽谈、引进国内外资金的天赐良机。

至今,已举办过15届,共接待中外宾客3000多万人次,经济合同成交额100多亿元。

牡丹之于洛阳,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

  [洛阳唐三彩]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洛阳发现唐三彩,中外客商争相前来重金购买。

洛阳唐三彩从此声振海外。

洛阳"唐三彩"融绘画、雕刻、印花等于一炉,形成风格独特的民族艺术品。

迄今已发现洛阳唐三彩制品300多个品种,多是唐代的随葬品。

有人物俑,有马、牛、骆驼、鸟兽俑,还有盘、碗、壶等,造型典雅优美,设计古朴自然,色彩晶莹瑰丽。

目前,洛阳生产唐三彩的工厂有数十家。

国内外游客来洛大多购买三彩制品作为留念。

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以"唐三彩"作馈赠礼品。

洛阳人也把"唐三彩"作为重要礼吩颓着蟆?   [洛阳水席] 以萝卜、白菜、粉丝等制作的传统民间菜肴。

唐武则天时,曾将水席引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菜。

之后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逐渐形成特有的风味。

其上莱程式,别致有趣。

每桌水席,先上四荤四素八冷盘下酒菜,继上16个热菜。

热菜全由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

除4个压桌菜外,其余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

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如行云流水,加之以汤水见长,故名"水席"。

"水席"第一道菜,须用萝卜丝做成模拟燕窝风味的"燕菜";

最后一道菜须是酸辣鸡蛋汤;

中间少不了一道用多种肉、菜烩制而成的"全家福"和一道蜜汁八宝饭。

燕子带来春天,预兆希望。

"全家福"意在祝愿宾客闽家幸福,吉祥如意。

八宝饭寄寓人们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求。

如今,洛阳各宾馆皆?水席"招待中外宾朋。

 [洛阳燕菜] 相传女皇武则天一次到龙门视察佛雕工程,适逢萝卜上市季节,有人献给她一个几十斤重的水灵灵的大萝卜,她令御厨做成菜,御厨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九次,配以鲜味汤汁,女皇食后赞不绝口。

又看它形似燕窝,精莹透亮,即赐名"燕菜",流传至今。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名厨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两总理食后同声称绝。

因莱中雕有牡丹花,周总理风趣地称它为"牡丹燕菜"。

从此洛阳"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杜康酒] 历史悠久,三国时的曹操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

相传杜康是中国用粮食酿酒的创始人,杜康当年酿酒的遗址在汝阳蔡店乡杜康村。

这里三山环抱,一水旁流,群众历来多善酿酒。

酿制杜康酒的泉水--酒泉,位于杜康村的酒泉沟里。

酒泉水清洌碧透,味甜质纯。

每遇夏季,可闻到一股天然的酒泉香。

杜康酒属浓香型,以优质小麦采制高中温混合使用,又精选糯高粱为酿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混蒸续槽、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陈酿酯化、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

自1987年开始,洛阳每年举办"中国杜康酒节"。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61809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