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河西走廊 (更新时间:2004-9-25 0:33:00 本章字数: 3881) 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 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 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
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质地貌与水系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 陷带。
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
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
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
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
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
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
位于走廊东段,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
东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
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
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
唯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③疏勒河水系。
位于走廊西端。
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
北有马鬃山。
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疏勒河下游则为盐碱滩。
绿洲外围有面积较广的戈壁,间有沙丘分布。
气候 河西走廊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气。
夏季降 水的主要来源是侵入本区的夏季风。
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
自东而西年降水量渐少,干燥度渐大。
如武威年降水量158.4毫米,敦煌36.8毫米;
酒泉以东干燥度为4~8,以西为8~24。
降水年际变化大。
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
云量少,日照时数增加,多数地区为3000 小时,西部的敦煌高达3336小时。
年均温5.8~9.3℃,但 绝对最高温可达42.8℃,绝对最低温为-29.3℃,二者较差超过72.1℃。
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一天可有四季。
民勤年沙暴日50天以上,而安西8级以上大风的风日一年有80天,有“风库”之称。
走廊风向多变。
武威、民勤一带以西北风为主;
嘉峪关以西的玉门、安西、敦煌等地,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土壤与植被 走廊西部分布棕色荒漠土,中部为灰 棕荒漠土,走廊东部则为灰漠土、淡棕钙土和灰钙土,淡棕钙土分布在接近荒漠南缘的草原化荒漠地带;
灰钙土分布在祁连山山前黄土丘陵、洪积冲积扇阶地与平原绿洲。
灰棕荒漠土带的西端以石膏灰棕荒漠土为主,东端以普通灰棕荒漠土和松沙质原始灰棕荒漠土为主,东北部原始灰棕荒漠土和灰棕荒漠土型松沙土占显著地位。
盐渍土类广泛分布于低洼地区,自东向西,面积逐渐扩大。
草甸土分布面积则自东向西缩小。
地带性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超旱生半乔木荒漠组成。
东部荒漠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化特征,形成较独特的草原化荒漠类型,如珍珠猪毛菜群系、猫头刺群系,除常见的荒漠种红砂、合头草、尖叶盐爪爪等,还伴生有不同程度的草原成分,主要有沙生针茅、 短花针茅、戈壁针茅、无芒隐子草、中亚细柄茅、多根葱、蒙古葱等。
西部广布砾质戈壁和干燥剥蚀石质残丘,生态环境更加严酷。
砾质戈壁分布有典型的荒漠植被,如红砂、膜果麻黄、泡泡刺、木霸王、裸果木等群落类 型。
流动沙丘常见有沙拐枣、籽高、沙米、沙芥等。
固定沙丘常见有多枝柽柳、齿叶白刺、白刺等。
疏勒河中、下游和北大河中游有少量胡杨和尖果沙枣林。
湖盆低地,盐化潜水补给的隐域生境,分布有细叶盐爪爪、有叶盐 爪爪、盐角草盐漠。
河流冲积平原上分布有芦苇、芨芨草、甘草、骆驼刺、花花柴、苦豆子、马蔺、拂子茅等组成的盐生草甸。
为防止风沙和干热风侵袭,绿洲地区,采用钻天杨、青杨、新疆杨、沙枣等,营造防风林带,效果显著。
人文概况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区之一。
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
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
瓜类有西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
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
河西畜牧业发达,如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河西走廊的民族有汉、蒙古、藏、裕固、哈萨克、回、满等。
以汉族为主,主要在绿洲区从事农业。
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则从事牧业。
河西走廊矿产资源有玉门石油、山丹煤、金昌镍及其他多种金属。
武威 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城市,武威地区辖市和行署驻 地。
甘肃省人口最多、农业人口最稠密的县级市。
位于河西走廊东段。
面积5081平方公里,人口84.91万。
武威郡城原是匈奴所筑故盖臧城,后讹为姑臧。
从西汉至宋,除北魏改名林中县治外,均为姑臧县治。
三国时魏始移凉州治于此,晋至唐属凉州武威郡治。
西夏为西凉府治,元属永昌路西凉州,明属陕西行都司凉州卫。
清始改为凉州府治武威县。
辛亥革命后废府存县。
1985年改市。
武威城区位居河西走廊最大的武威绿洲中心,为河西走廊东段门户,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孔道,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海拔约1530米,年均温7.7℃,1月均温-8.7℃,7月均温21.9℃。
年降水量158毫米,属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城郊有汽车和拖拉机修理、矿山 机械、亚麻纺织、水泥制品、地毯、皮革等企业。
兰新铁路与甘新公路经此,并有干(塘)武(威)铁路与包兰铁路相连。
武威城内有明建文庙,收藏大量文物,以公元1094 年刻立的西夏碑最著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 外有唐建大云寺、罗什寺塔。
城北1公里的雷台汉墓为史称“天马行空”的东汉铜奔马及金、 铜、玉等231种 器皿的出土处。
城西北2.5公里有宋、元2代建的海藏寺、西凉皇娘娘台及齐家文化遗址,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南约4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又名大佛寺或天梯寺)始 凿于北凉王沮渠蒙逊时期(401~432),北魏、隋、唐以至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新建或重修。
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陡崖上,今存3层26窟,其中有8窟内藏壁画和塑像。
规模可与敦煌千佛洞、安西万佛峡相比。
有高约30米的石雕大佛坐像,但头、臂、手等部分已遭破坏。
山上原有广善寺,又名石窟寺。
1959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窟址属淹没区,除大佛像仍保留外,其余窟存佛像、汉藏写经及绢画等,已于1957年分别迁往甘肃省博物馆和 中央文化部保存。
张掖 甘肃省河西走廊仅次于武威的第2大县级市,张掖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绿洲上。
面积4240平方公里,人口41.91万。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张掖郡,郡治□得城。
历后汉、三国至晋代,因黑河改道东移,始迁郡治于黑河东岸的今张掖城,改名永平县。
前凉、前秦、后凉至北凉均曾建都于此。
北魏为西凉州治。
西魏改名甘州,因城西甘浚山麓泉味甘洌得名。
唐为甘州张掖郡治。
元为甘肃省会。
明属陕西行都司甘州卫。
清为甘州府治张掖县。
1913年废府留县。
1956年设市。
市境所在的绿洲,富庶超过武威,有“金张掖银武 威”之称。
海拔1474米,年均温7℃,1月均温-10.2℃,7月21.4℃,年降水量129毫米。
属温带干旱气候,冬长夏短(20天),秋短于春。
历史上为南北交通的“龙城 (匈奴王庭)古道”与东西交通的“丝绸之路”的交会点。
汉以来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河西政治、军事 及交通中心城市。
工业有电力、煤炭、化工、机械、化 肥、纺织等。
兰新铁路横穿市境,设有5个车站。
城内大佛寺正殿有西夏(1089)建木胎泥塑“释迦涅□”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栩栩如生。
西来寺、钟鼓楼的唐钟及城郊的西城驿□得故城,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西25公里的甘浚堡(今甘浚乡),系1937年红四方面军(西路军)进入张掖后总指挥部所在。
酒泉市 甘肃省酒泉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
位于河西走廊西段托来河与洪水坝河中游联合冲积扇绿洲区,为古代“丝绸之路”孔道与今兰新铁路大站之一。
面积3386平方公里,人口29.28万。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在今城址设置酒泉郡治禄福县城。
隋置肃州,唐称肃州酒泉郡,治酒泉县。
1913年废州改酒泉县。
1958年曾设酒泉市。
1964年废市恢复酒泉县。
1985年改为酒泉市。
城区海拔1477米,年均温7.3℃,1月均温-9.7℃,7月21.8℃,冬长夏短,年降水量85毫米,为温带干旱气候。
工业有农机、拖拉机和农具修理、电机、汽车修理、磷肥、造纸等厂。
利用走廊南山的酒泉玉石所制的“夜光杯”,为珍贵的历史工艺品。
城郊多名胜古迹。
酒泉古城至今保留城垣与钟鼓楼。
城东1公里的酒泉现为泉湖公园。
城西南15公里的文殊山,分前、后两山,前山有文殊寺和万佛洞,始建于唐贞观时,洞内有石窟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61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