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玉门关 (更新时间:2004-9-25 1:20:00 本章字数: 1446)   说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

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

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

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

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

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玉门关与阳关同时设置。

西汉时为玉门都尉治所。

王莽篡位后不久,丝路中断,此关封闭。

但自东汉建武至延光一百余年中,丝绸之路又三通三绝。

东汉时,玉门关已改为玉门都尉所辖。

两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丝绸之路呈现出衰颓迹象。

到隋唐之际,晋昌(安西县)到伊吾(哈密市)的大道畅通,又是捷径,玉门关迁至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从此,旧玉门关就逐渐衰败了。

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终于沦为废墟。

昔日车水马龙、驼铃叮呼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成了“春风不度”的荒漠寂野。

    直到1907年,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的一处废墟中挖掘到很多汉简,从简的内容才判定小方盘城为玉门关。

1944年,我国考古学家夏鼐、阎文儒先生也在此地掘得汉简多枚,其中一简文字清晰,墨书“酒泉玉门都尉”字样。

还有许多史书也记载了玉门关的方位和大小。

经考证后,均与小方盘城相吻合。

  小方盘城是不是玉门关?

近年来,历史考古专家对此提出质疑。

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其一,认为小方盘城太小,够不上一个海关的规模。

其二,认为此城为“玉门都尉府”,关城应在向西二十公里的马圈湾。

其三,认为该城是东汉玉门都尉所辖玉门关。

西汉所置的玉门关应该向西设在长城的终点。

不过,在未找到确切的关城遗址之前,小方盘城就暂定为玉门关。

这是敦煌考古研究中的又一个难解之迹。

    小方盘城为啥又叫玉门关呢?

有一个传说。

自从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小方盘入关,到中原经商。

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过小方盘,运到内地。

  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一队官兵,专门往内地押解运送玉石。

这队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小方盘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

一个有经验的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

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

你看这关城全是土筑的,虽然雉堞严整,宏伟壮观,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

”   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

”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长安。

  小方盘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后,使关楼更中雄伟。

从此,就改名叫玉门关。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63304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