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完的崆峒 独具特色的文化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道不完的崆峒 独具特色的文化 (更新时间:2004-1-22 16:31:00 本章字数: 3083) 周守群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东部,平凉市西郊,距城14公里。
主峰海拔2123.5米,游览区面积89.8平方公里。
它背靠笄头山,东望泾河川,南与关山相对峙,北和马头山相接壤。
泾河、胭脂川南北环抱,在山前交汇。
古迹胜景遍布于层峦叠翠之间。
1994年元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崆峒山,雄踞西北,东瞰五岳。
古有"西镇奇观"、"西来第一山"之美称。
明代嘉靖时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曾评价崆峒山"有北国山势之雄,又兼南国山色之秀"。
崆峒山是因何而得名的呢?
崆峒一词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在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和古代典籍《汲冢周书》中就有记载,说"空同"(空中的"空",同志的"同")是指北斗星正下方或北方的大夏、莎车、戎翟、月氏等十二部落氏族的统称。
由此可见,其原意是北方或北方民族,当后来专指山时才加上"山"字旁写成"崆峒"。
崆峒山周围数百里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伏羲、炎帝、轩辕都先后在这片热土上诞生、驻足或埋葬。
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西登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向其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这在《庄子.在宥》、《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山前的驾望山,山下的黄帝问道宫,山上的摩崖石刻"黄帝问道处"就是历代人民对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的纪念。
又据《穆天子传》、《史记》和《汉书》记载: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也先后登临崆峒,追寻胜迹,访求长生不老之术。
另外,据古典《述异记》记载?quot;崆峒山中有尧碑、禹碣",可惜已经失存。
崆峒山还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一些古典书籍中屡屡记载了崆峒山的许多神仙传说,特别是记载说广成子、赤松子曾在山中修炼成仙。
因老子被道教尊为教主,《神仙列传》中说广成子就是老子的前身,所以,崆峒山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东台绝壁上的玄鹤洞,传说是广成子座前仙童因犯教规被点化为玄鹤以后,栖息于洞内。
崆峒山在秦汉时期,就有方士隐居,魏晋时期已有多处宫观洞室,到北魏隋唐时道观梵刹遍布山上各处,唐?quot;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就曾到崆峒传道。
宋朝道人宋坡云、朱有,元朝贺志贞都曾在崆峒山修炼。
明朝张三丰西游宝鸡金台观后到崆峒修炼五年。
明朝嘉靖初年,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后裔封为韩王驻藩平凉,韩王妃崇尚道教,在崆峒山大规模修建道教宫观,把崆峒列为全国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聘全真龙门派第十代掌门苗清阳为全山主持,自此,道教在山上代代相传,到建国前全山道教宫观达40多处,道士百余人,现已传至第三十代。
另外,佛教在崆峒山也历史悠久。
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在唐代时,山上佛教活动已具相当规模。
据铸造于金代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的一口铁钟上的铭文记载,崆峒山中台至皇城的上天梯石台阶就是仁智禅师在唐贞观年间开凿的,还有唐太宗为山上明慧禅院御赐田地的记载。
元朝,皇子忙哥剌被元世祖封为安西王,管辖陕、甘、川等地。
安西王信奉佛教,主持修建了崆峒山东台宝庆寺,封自己的王相商挺为宝庆寺主持,并授银质三品印,统管陕西、四川、西夏等路(省)的佛教事务。
明代万历年间修建了中台凌空塔,明神宗皇帝还给崆峒山真乘寺藏经楼赐了匾额,皇太后给崆峒山佛教赐送经书三万多册。
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已达19处,现在崆峒山道佛并存,互让互尊,有一种包纳一切、雍荣大度的和谐气氛,这成了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独特现象。
由于崆峒山悠久光辉的历史,加之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因而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士、骚人、迁客。
司马迁曾慕名登临;
东汉大哲学家王符曾流连忘返;
晋代大医学家皇甫谧曾隐居山中采药著述,研习针灸、著成《针灸甲乙经》。
此后历代文人名士有的虽没有到过崆峒山,但题咏盛赞崆峒的佳篇妙笔,云集霞蔚,洋洋大观。
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
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
明朝李攀龙、赵时春;
清朝王士祯、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
民国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
尤其是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欣然命笔题写了"崆峒山"三个大字。
这些佳篇妙章,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丰富的文化宝藏。
崆峒山在中古前又称为"笄头山"。
汉时,笄头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北路第二站。
西汉到唐宋,商旅不绝,驼铃叮咚。
另外这条路的崆峒山峡一段,两山夹峙,地当要冲,扼七关之首,控制六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韩琦、范仲淹;
南宋吴介、吴璘等名将都曾在此督军作战。
晋代符登,十六国时期的赫连定曾在此扼守。
唐代刘昌、段秀实抵御吐蕃,都借助"高岭崆峒,山川险阻",而克敌制胜,所以在历史上崆峒山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和抵抗强敌、保卫中原方面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崆峒山也是中国武术发祥地之一。
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记载说:"空同之人武",李白在诗中赞道:"世传崆峒勇"。
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派之一。
当代传人燕飞霞曾于1956年在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
1957年随中国武术团赴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佛尘五项冠军。
崆峒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特点独特,实为我国武术奇葩,目前正在进一步挖掘整理。
崆峒山除有悠久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主要还在于其有山雄峰险,水秀谷幽,洞多石奇,林深花繁的自然风光和遍布山间的琳宫梵刹以及众多的碑碣石刻,砖塔摩崖。
崆峒胜景以峰为主体,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邃洞遍布,质揍荆钴鲇舸小6⑽鳌⒛稀⒈薄⒅形逄ㄋ屏ǎ拿嬲箍V鞣迓碜咨降游逄ㄖ希辈逶票怼B碜咨奖庇行嗡品锘苏钩嵊傻姆锘肆耄褂凶慈缑褪薜氖ㄗ恿耄A⑷缦鞯奶焯ㄉ健L焯ㄉ蕉行稳缋衔痰睦暇濉B碜咨轿饔写淦辽健⒙蠖馍健V鞣迓碜咨蕉仙斐隼咨澹稳绺鳎媪俟取6娌运闪胄毕轮辈邈樱置1泵嫔嵘硌拢置"鹞子翻身"。
西北面笄头山宛如古人头上发髻。
崆峒山奇洞石室,多达七十余处,著名的有玄鹤洞、广成洞、归云洞、朝阳洞、三教洞,崆峒洞位于太和宫神座之下深不见底。
许多洞高居悬崖之上,至今未有人进入过。
有山无水衬不出气度,有水无山显不出精神。
山下崆峒水库平湖如镜,泾水湍急,水流激石,淙淙如琴。
所以崆峒山前峡又名弹筝峡。
崆峒山北面的胭脂河绕山而来,春季桃花如霞,落英缤纷,飘满水面,因而起名胭脂河。
两河一湖把崆峒山环抱其中,更显出水色山光格外秀丽。
古迹遍布的历史名山,而且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崆峒山不仅是一座风景秀丽,1984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山上森林覆盖率几乎达100%。
林深似海。
草茂花繁,松柏苍翠,药材遍山。
已知的植物有1000余种。
其中蕨类植物21科18属30种,裸子植物6科9属15种,被子植物97科397属703种,古树名木有紫果云杉、油松、园柏、五角枫、辽东栎、大果榆、丝棉木等近60棵。
招鹤堂孔雀柏和凤凰岭千年华盖两棵树的树龄虽都在千年以上,但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崆峒山还有70多种野生珍稀动物,其中被列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的有秃鹫、金雕、雀鹰、鸱鹗、长耳号、白鹤、金钱豹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崆峒山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资助下,平凉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对原?quot;九宫八台十二院"的各项建筑进行了维修和重建,加强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十年的的艰苦奋斗,古老的崆峒山今天终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祖国的大西北,笑迎八方客。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66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