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
密 宗 (更新时间:2004-1-28 16:16:00 本章字数: 1385) 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
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始于三国时代。
自2世纪中至8世纪中的600年间,汉译佛经中约有100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其中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大灌顶经》12卷,初唐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12卷,属于陀罗尼和真言的汇编性质。
在此期间,印度、西域来华的译师和高僧也多精于咒术和密仪。
据佛书记载,西晋永嘉四年(310)来洛阳的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约于北凉玄始十年(421)至姑臧的昙无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
北魏永平初来洛阳的菩提流支也“兼工咒术”,“莫测其神”。
中国高僧玄奘、义净等也都传译过密法。
以上后世称为“杂密”。
但在中国弘传纯粹密教(“纯密”)并正式形成宗派的,实始于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
唐开元四年(716),印度密宗高僧善无畏携带梵本经西域来到长安,深受玄宗礼遇,被尊为“国师”。
开元五年起,先后于长安、洛阳两处译出密教经典多部。
其中最重要的是于洛阳大福先寺由其弟子一行协助译出的《大日经》7卷,后成为密宗的“宗经”。
一行亲承讲传,又撰《大日经疏》20卷、《摄调伏藏》等。
他们传授以胎藏界(理)为主的密法,是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
善无畏著名弟子除一行外,尚有温古、智俨、义林和新罗的元超等。
唐开元八年(720,一说七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经南海、广州抵洛阳,大弘密法。
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轨4部,7卷。
其弟子不空曾奉师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回中国后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等11部,143卷。
《金刚顶经》后亦为密宗所依的主要经典。
他们的传授以金刚界密法(智)为主。
不空著名弟子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觉超,世称“六哲”。
而以惠果承其法系。
惠果曾任代宗、德宗、顺宗三代“国师”。
其弟子有爪哇僧辩弘、日僧空海等。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
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
“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
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
两者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
佛与众生体性相同。
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此宗仪轨复杂,所有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密宗典籍浩瀚,梵本传世不多,但中国西藏和汉地保存译本颇多。
汉译密藏经轨计有400部,681卷,经疏14部,81卷,合计414部,762卷;
日本《大正藏》收入密宗著述计193部,1109卷,以上各有少量重译及复本;
西藏甘珠尔中收密部经典728部,丹珠尔收各种经疏、仪轨、成就法等计3120部,全部约合100余万颂,约当汉译3000余卷。
西藏各派关于密宗的著述数量亦极庞大,目前尚无确切统计。
中国保存的密宗译本不但数量巨大,质量亦甚高,是研究印度、中国密宗的珍贵史料,目前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引起了研究的高潮。
日本和西方国家巳刊行很多校本,如《集密》、《摄真实论》、《宝箧庄严》和《成就法鬘》等等。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71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