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十四

第七十七章 历史上惊才绝艳的美女十四   【左芬】   左芬(?

―300),西晋女文学家,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据出土墓志,字兰芝,芬应作?,我国最早的女诗人。

少好学,善作文。

为武帝妃嫔。

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

原有集,已失传。

  晋武帝司马炎闻听诗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过人即纳入**,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拜为修仪,后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又称九嫔。

《晋书?后妃传》有他的传记。

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佳丽见妒。

一贯荒唐渔色的司马炎是历史上最无耻无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为贵妃,不过是司马炎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啄木诗》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写照。

她入选嫔妃后,长居深宫,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丰富,但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因而她写诗主要是描绘宫中的凄凉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无限悲哀。

《杂感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左芬的名胜亚于她的哥哥左思,兄妹俩素来友爱。

左芬被选入**,左思曾作《悼离赠妹诗》两首。

所谓“悼离”,更与寻常离别不同,因为被征入**,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

左芬的诗仅存两首,其中一首《感离诗》,就是答左思《悼离赠妹诗》的作品,载于《艺文类聚》。

另外,《古诗源》载有她一首《啄木诗》。

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学问语,无蒙腐之气。

”可惜的是,她的诗留世实在太少,使我们无法窥见她的全貌。

  左芬原有集四卷,业也散佚,今存作品,除上述两首诗外,尚有赋、颂、赞、诔等二十余篇,大都为应诏之作,文辞甚为研丽。

  洛阳纸贵   左芬,根据出土的墓志铭上所书,应该为“左?”。

是著名的文学家左思的妹妹,所谓“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就是从左思的故事来的。

左思貌丑口讷,智力口齿上和郭靖有一拚,学东西特慢。

但他有一种勤奋不懈的精神,左思仰慕前人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张衡不单会发明地动仪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理全才),就立志写一篇《三都赋》(当时三国归晋,三都是指魏、蜀、吴三国之都)。

这一下子就写了十年之久,不过终于写成后,《三都赋》轰动一时,洛阳文人竞相传阅抄写,“洛阳为之纸贵”。

呵呵,如果是现在,肯定能上畅销书的榜首。

  [编辑本段]因才入宫   左思名声大噪之后,当时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左思的妹妹左芬也很有才名,就下令将她选入宫中。

司马炎将女左芬纳入**,其实是出于沽名钓誉附庸风雅,司马炎雄才大略其实远不如其祖司马懿、父司马昭等。

当时司马炎继承了其祖、父打下的江山,看到三分归晋,天下一统,就耽于享乐。

这家伙不单将蜀、吴二国的**佳人都纳为已有,还大肆选民间美女入宫。

晋武帝将左芬选入宫中,其实也是出于沽名钓誉,就像有的人附庸风雅,购得名画古玩放在家中,其实啥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赏鉴这些宝物,最多就懂得“值钱”两字而已。

而且左芬据说还长得不怎么漂亮,《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也就是说左芬长得丑陋身体又病弱,所以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宠幸。

特别受宠或有地位的妃子才有资格扩建宫舍,或者住好一点的房子,左芬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她住的房子自然是“薄室”了。

  深宫生活   当时的**,就算左芬长得也是美如天仙,也很难得到专宠。

据史书载:“(晋武帝)怠于政事,颇事游宴,选吴孙皓宫女五千入宫,掖庭殆将万人。

尝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晏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撒地,以引帝车……”司马炎这家伙**的美女太多了,自己都懒得转,就坐上个羊拉的小车到处转着看美女,看着哪个合心意,就睡在哪儿。

后来宫女们想出个取巧的法儿,用“竹叶插户,盐汁撒地”来吸引羊过来,从而吸引皇帝的注意力。

看到这个,江湖夜雨也有点奇怪,为什么用“竹叶”来吸引羊,好像羊是爱吃草的,用“竹叶”来吸引,倒像是大熊猫拉的车。

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竞争”之激烈,像左芬这样既不漂亮,又没有那么多的狡黠心眼的美眉还能有什么指望?

  司马炎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有个妻子叫杨艳,后来当然成为皇后,历史上著名傻子皇帝――晋惠帝就是她的儿子。

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女中,还有一个司马炎比较宠爱的女子叫胡芳,她父亲是名武将。

该女率性大胆,当时她被选中为妃子后,就当场痛哭失声,旁边的人说:“小声点,当心皇帝听到了。

”该女正气怒伤心之下,不管不顾地说:“我死都不怕,怕什么皇帝。

”司马炎听了倒比较欣赏她,册封她为贵嫔。

这个女子很大胆直白,有次和皇帝玩樗?之戏(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和皇帝争执起来,竟扳伤了皇帝的手。

皇帝当然很生气,说她“你真是个粗鲁武将的女儿”,胡芳就说北伐公孙,西拒诸葛的(指皇帝的祖父司马懿),难道不也是武将吗?

对于她的大胆率真,司马炎倒是不以为忤,反而给予她仅次于皇后的待遇。

她生了一个女儿封武安公主。

  不过左芬可能从来没有得到过晋武帝的“宠幸”。

最多也就是在宫中聚会时让她写写文章而已。

“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晋书》),可惜呀,左芬美眉的大好才华只能像歌女之歌舞女之舞一样成为皇帝酒足饭饱之后点缀升平,显示风雅的一种摆设罢了。

  寄情于诗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

《感离诗》、《感离赋》、《啄木诗》是其代表作。

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阴影?

对于左芬来说,她在宫中的那些日子,承受的是双重痛苦。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

  在将近400字的《离思赋》中,左芬尽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

“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

“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甚至“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充满宫怨之气。

在前述的双重痛苦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亲之痛。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

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

”尽管“有志”,左芬也无力逃脱命运,也正因为“有志”,才更加痛苦。

  才女晚景   公元290年,荒淫无度的司马炎在洛阳去世,291年贾南风(傻子皇帝晋惠帝的皇后)控制了皇宫和朝政,活活饿死了太后杨芷(杨艳的妹妹,杨艳死时要求司马炎娶她),服侍杨芷的宫女也被统统饿死。

贾南风操纵了傻子皇帝后为所欲为,秽乱宫禁,派心腹出宫物色美貌少年,载入宫中,玩够了以后,便一一杀掉灭口。

又害死了太子司马?。

这时宫里可谓天翻地覆,我想当时,左芬更是被冷落到一边无人问津,就在这个时候,左芬默默地死去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了一块她的墓碑,上面的碑文也很简略:左?,字兰芝,齐国临淄人,晋武帝贵人也。

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   左芬诗集   《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

?忽逾再期。

  邈邈浸弥远。

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

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

欷?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

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辛苦。

告情于文辞。

  这一首宫怨诗,最初见载于《艺文类聚》。

作者是西晋著名诗人左思之妹。

西晋泰始八年(272),左芬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召充**;

左思也同时移居洛阳。

他们兄妹虽同居京城,但宫禁清切,难以相见,只能通过赠答诗章,来寄托这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

左芬入宫二年时,左思作四言诗《悼离赠妹》,以表示一片深情。

左芬这首诗亦作于同年。

  开端四句,交代兄妹分离的时间,并抒发不得相见的惆怅。

“自我”两句,是从时间上说。

“膝下”,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下,后用作对父母的代称。

左氏兄妹,“早丧先妣”,同命相依,“恩百常情”(左思《悼离赠妹》),故这里的“膝下”,非指父母,而是诗人对兄长的尊敬称谓,其中流露了深婉的依恋之情。

以今视昔,确乎是会产生“逝者如斯夫”的感受,故以“倏忽”一词概之。

“再期”,两周年。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而兄妹间竟一次也没得相见,诗人的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相见的希望一天比一天邈远,真不知何时才能拜见兄长。

“邈”即是“远”,“浸”与“弥”同义,都是“更加”之意。

这里重复使用,更见得女诗人企望之深、凄切之甚。

这二句犹如我们今天给久别的亲友写信,开头常说时间过得真快,一别就是几年,不知何日才得以见面云云。

这样平平的诗意渐进,却清晰地展示了女诗人特有的细致心曲。

诗至此,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一个想见至亲而不得、处于无休止的企待中的女性形象。

  以上四句偏于交代,是纵向,下面“披省”四句则移于横向。

相见之日遥遥无期,诗人的企盼之情又难以消歇,个中苦楚是不言而喻的。

无奈之下,诗人取出她珍藏的兄长书信诗章,一遍遍地观览,以作为感情的藉慰,精神的支柱。

“披省”即翻阅,“寻玩”,追寻诗意而玩味。

“悼离词”,指左思的《悼离赠妹》诗。

诗人重温兄长的诗书,其中的一往深情,更使她心灵为之颤动。

“仿佛”两句,思情达到高潮。

读着、看着,兄长的音容笑貌,在她的脑际依稀出现,她不由得感叹欷?,泪水滂沱而出……。

诗人在《离思赋》也曾经抒发这种骨肉乖隔的至悲至痛:“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

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无因。

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二作参看,我们更可以理解诗人此时心灵世界的悲恻。

  结尾四句,诗人从情感的涡流返回现实。

“何时当奉面”,诗人对能否见到兄长,怀有既渺茫又没完全绝望的复杂心理。

“何时”又重复了一次,“奉面”与“拜奉”也是同义。

二语于一篇中再致意,足见女诗人对重逢的渴望何其深切。

但诗人欷?伤悲,难道仅仅是为了一次“奉面”而已?

非也!

“娱目于书诗”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左思兄妹都富有才情,在往昔,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吟诗,其中自有许多“娱目”――赏心悦目之事。

这往日的欢乐,才是静锁深宫的女诗人魂牵梦萦的所在、无日或忘的向往!

所以,左芬对兄长的思念,其实是对自由生活的憧憬和怀思的一种体现。

厌弃貌似华贵的宫廷而怀恋诗书自娱的生活,又正体现了女诗人清峻高朗的志尚和胸次。

然而,这向往最终只有归之于梦想。

与梦想相对立的现实,只是“辛苦”――在宫廷枷锁的重负下,又安得而不辛苦?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这二句包揽了女诗人入宫后的一切不幸、一切思念,言简而意丰,看似无可奈何之语,但一个“诉”字、一个“告”字,又何尝不隐含着点点斑斑的血(蟹)泪?

这二句结住全诗,既点醒题目,又有低回不尽之效应。

  钱钟书先生曾给左芬《离思赋》以较高的评价:“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

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

《红楼梦》第一八回贾妃省亲,到家见骨肉而‘垂泪呜咽’,自言:‘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词章中宣达此段情境,莫早于左《赋》者。

”(《管锥篇》第1103页)这段话从宫怨题材的发展上,指明《离思赋》在主题上的创(蟹)造性。

而左芬的这首诗也可作如是观,因为我们从“何时当奉面”二句中,亦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追求独立人格、企求自由生活的呼唤之声。

另外,若联系西晋史料,我们还可发现左芬诗赋包蕴着很现实的社会内容,《资治通鉴?晋纪》载,公元二七三年至二七四年,“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婚娶”“诏又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人入宫选之,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

”所以,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左芬的离思之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成千上万宫廷女子的悲剧命运。

  《离思赋》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

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

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

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

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

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

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

日..暧而无光兮,气?栗以冽清。

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

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

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

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

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

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

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

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

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

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

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兮。

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这篇辞赋虽然由于时代久远,读起来颇有些生涩难懂之处,但其中的“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

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

惊寤号啕,心不自聊”之类的句子江湖夜雨还是能读得懂的,确实发自内心,感人至深,左芬看不到前面的路有丝毫光亮,她只有“仰苍天而泣血”。

  《啄木诗》   南山有鸟。

自名啄木。

  饥则啄树。

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

唯志所欲。

  此盖禽兽。

性清者荣。

  性浊者辱。

  有的文章解释说这是左芬以啄木鸟为喻,表明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姿态。

明代钟惺的《名媛诗归》中说:“咏物诗说性情妙矣!

却又以明达语与物理印证,唯杜工部诗独擅其美,不知原本实在此。

”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

不过这里顺便提一下,江湖夜雨由于水平有限,对汉诗一向不大懂得欣赏。

汉诗中除了中学课本中选的曹操的诗篇和有些乐府民歌外,多数让江湖夜雨读来都觉得如同啃大骨头一样,咬不动嚼不烂的。

另外,江湖夜雨觉得汉诗之所以让大家有陌生和隔膜感,除了时代久远有“代沟”(汉诗中的一些常用字词和现代大不相同)外,艺术手法上也没有像唐诗一样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境界。

例如上面左芬的这首《啄木诗》,江湖夜雨觉得后面的“此盖禽兽。

性清者荣。

性浊者辱”,这三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如果砍去,反而更倒有余味不尽之感。

这里当然不是菲薄左芬的才气,而是当时的文风就是这样,汉诗往往就是说的很直白,没有什么余味,不像唐诗那样艺术性极高。

其实诗也是在发展的,有些人喜欢厚古薄今,常把前人说得如神(蟹)仙一样,其实也不尽然。

左芬还有一篇叫做《松柏赋》的文章,意思和《啄木诗》差不多,都是借物喻人,比喻自己的高洁性情。

这里江湖夜雨就不再引录了。

  附:左思《悼离赠妹诗二首》   郁郁岱青海渎所经**神灵为祥为祯峨峨令妹应期挺生如兰之秀如芝之荣   总角岐嶷龆龀夙成比德古烈异世同声厥德伊何塞渊其虑厥声伊何日新其誉   幽思泉涌乃诗乃赋飞翰云浮藻星布光曜邦族名驰时路翼翼群媛是瞻是慕   匪惟见慕善诱善导斟酌诸姬言成典诰匪惟辞章多才多巧黼黻文绣几微要妙   积德弥高用心弥奥伊我之妹之曜惟我惟妹惟同生早丧先妣恩百常情   女子有行实远父兄骨肉之思固有归宁何悟离拆隔以天庭自我不见於今二龄   岂惟二龄相见未克虽同京宇殊邈异国越鸟巢南胡马仰北自然之恋禽兽罔革   仰瞻参商沈忧内塞何以抒怀告情翰墨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   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行显中名播八蕃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忉忉   惟彼禽鸟犹有号况我同生载忧载劳将离将别置酒中堂杯不饮涕纵横   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何以为赠勉以列图何以为诫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上下欷含辞满胸郁愤不舒燕燕之诗伫立以泣送尔涉涂涕泗交集   云往雨绝瞻望弗及延伫中衢   忆既乖既离驰情   何寝不梦何行不想静言永念形留神往优思成疚结在精爽其思伊何发言流泪   其伊何寤寐惊悸咏尔文辞玩尔手笔执书当面聊以永日   附:左?墓碑文   左?字兰芝,齐国临淄人,晋武帝   贵人也。

永康元年三月十八日薨。

  四月廿五日葬峻阳陵西徼道内。

  父熹,字彦雍,太原相。

弋阳太守。

  兄思,字泰冲。

  兄子,□字英□。

  兄女,芳,字惠芳。

  兄女,嫒,字纨素。

  兄子,□奇,字骠卿,奉贵人祭祠。

  嫂翟氏。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81549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