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瓦当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古代瓦当 (更新时间:2004-2-6 18:57:00 本章字数: 637) 瓦当有园形和半园形两种。
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证明,我国瓦当起源应追溯到西周时代。
当时瓦的制作是先制成园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坯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
故“瓦解”一词即源于此。
板瓦用于屋顶,筒瓦覆盖于两行板瓦之间,真正开始有瓦当,大约在春秋晚期,起初瓦当上的主要纹饰多为兽面纹,后来普遍向卷云纹发展。
到了东周列国,瓦当成一些大型建筑的构件,发展迅速,鼎盛一时。
各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有所不同。
周的王城,主要是饰以各式云纹的半瓦当;
韩国主要是素面的半瓦当和园瓦当,以及偶尔有云纹的园瓦当;
赵国素面为主,同时有少量的三鹿纹和变形云纹的园瓦当;
楚国亦是以素面的半瓦当和园瓦当流行;
齐国的则流行一种树木双兽纺和树木卷云纹的半瓦当;
同时出现“大齐”“天齐”等字样的瓦当;
燕国主要是以饕餮纹、双龙、双鸟和山云纹半瓦当;
秦统一六国后,瓦当无论在图案形态、题材内容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一时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哪奔鹿、玄鸟、四兽、三鹤等,也有模仿铜器纹饰的瓦当。
汉代出现篆体书的文字瓦当,三国两晋时期瓦当有锯齿纹,王莽时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
东晋后期一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为后世“滴水”的滥筋。
到唐代“滴水瓦”普遍采用。
早期“滴水”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至一百度以上,以利于流水外泻,具有很大的科学性,更加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功能。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84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