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发明馒头的隐秘历史

魏、蜀、吴三国中,数蜀国所处的地域文明程度最接近原始,人牲风俗也最浓。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

蜀汉地处西南蛮人的中心,本来就是活人杀祭比较活跃的区域之一,“人头祭”风俗特别盛行,“猎头祭谷”等以人祭祀神灵现象,在这里在的少数民族中间颇为常见。

传卡族这种祭俗和蜀国丞相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脱不了干系。

诸葛亮的“简历”大家都知道,字孔明,号卧龙居士,汉人,一般说法是出生于今河南南阳。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智慧人物,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智慧故事,至今民间有流传。

在云南阿佤山一带,便有这样诸葛亮“智灭卡人”的传说—— 诸葛亮在蜀国做丞相时,有一次来到卡人(应该是今爱尼族人,都是北方人眼里的蛮人)聚居地时,当地人向他要谷物种子。

诸葛亮表面应下了,但使了个心眼,把种子蒸熟再给。

结果种子下地后发不了芽。

当地人就请教诸葛亮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诸葛亮骗他们说,下种时要用本族人的头祭祀一番,这样才能感动稻谷神啊。

当地人依嘱而行,举行了人头祭,诸葛亮便送给好种子,结果当年获得了大丰收。

卡人觉得人头祭可以获好收成,后来就成了一种风俗。

实际上这是诸葛亮的一个计谋,想借此当地人互相残杀,将其灭绝。

诸葛亮与人头祭的传说见《永昌府文征》(卷28)“当年孔明至其地,卡人求谷种。

蒸熟给之,种不生芽。

继而复请,孔明诳曰:‘非用人头祭之不可’,乃遵而祭之,更给与生谷。

岁乃大熟,后遂永以为例。

在武侯之意,是欲使其自相残杀,以灭其种。

” 《永昌府文征》由民国要人李根源编纂,反映的是永昌郡历史和文化。

“永昌郡”是三国时官府名,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一带,正是当年“人头祭”盛行的地区。

后来卡人首领觉得不对劲,这样每年都用本族人头祭祀,还不把人杀光啊。

意识到这是诸葛亮出的损招后,当地人便起复仇之心,专门猎取途经本地的汉人或陌生人的头祭祀稻谷神,这才生产了“猎头祭谷”的规矩。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说云南少数民族中间的“人头祭”现象,因诸葛亮而起,显然不是事实,这可是史前人类就存在的风俗,诸葛亮利用了此风俗有可能,但说是他的“发明”不免冤枉。

这可能是佤人忌恨身为汉人的诸葛亮带兵侵略他们家乡,编出来的故事。

另据《清稗类钞·饮食类二》所记,诸葛亮不仅没有使坏,让卡人自我斩首,反面用帮助他们改变猎首恶习。

《清稗类钞·饮食类二》一书中“馒头”条称,“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

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

后汉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时,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之,取面画人头祭之。

馒头名始此。

”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与馒头”的关系倒有新说。

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是这样介绍的—— 却说孔明班师回国,孟获率引大小洞主酋长及诸部落,罗拜相送。

前军至泸水,时值九月秋天,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

兵不能渡,回报孔明。

孔明遂问孟获,获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祸,往来者必须祭之。

”孔明曰:“用何物祭享?

”获曰:“旧时国中因猖神作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恬浪静,更兼连年丰稔。

”孔明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杀一人?

”遂自到泸水岸边观看。

果见阴风大起,波涛汹涌,人马皆惊。

孔明甚疑,即寻土人问之。

土人告说:“自丞相经过之后,夜夜只闻得水边鬼哭神号。

自黄昏直至天晓,哭声不绝。

瘴烟之内,阴鬼无数。

因此作祸,无人敢渡。

”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

前者马岱引蜀兵千余,皆死于水中;

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

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

吾今晚当亲自往祭。

”土人曰:“须依旧例,杀四十九颗人头为祭,则怨鬼自散也。

”孔明曰:“本为人死而成怨鬼,岂可又杀生人耶?

吾自有主意。

”唤行厨宰杀牛马;

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

据说,蛮人当时很感谢诸葛亮的恩德,还在当地给他立了“生祠”,“四时享祭,皆呼之为慈父。

”而联系其征战过程中“祭风破操”的史实,诸葛亮身上也兼有巫师的角色,人们将“人头祭”与他联系起来不无道理。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94915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