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垣鹧鸪词

作者: 杨慎 朝代: 明代

秦时明月玉弓悬,汉塞黄河锦带连。

都护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甘泉。

莺闺燕阁年三五,马邑龙堆路十千。

谁起东山安石卧,为君谈笑静烽烟。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作者: 虞世南 朝代: 唐代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孤城寒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更多

从军行二首(一作拟古)

作者: 虞世南 朝代: 唐代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更多

登单于台

作者: 张蠙 朝代: 唐代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新编唐诗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0:31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840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张蠙早年曾游塞外,写了不少边塞诗。

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

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出于晚唐诗人之手,却很有些“盛唐气象”。

  首联是全诗总领。

“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

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

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

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

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

“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

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颈联继续写景。

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

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

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

而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

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联,语句浑朴,境界辽阔,学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为后人激赏。

  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

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诗人分明看到横断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

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物,也难得有盛唐时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气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40-1341页

凉州词

作者: 薛逢 朝代: 唐代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昨夜蕃(bō)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蕃:吐蕃。

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中闻甘州

作者: 薛逢 朝代: 唐代

老听笙歌亦解愁,醉中因遣合甘州。

行追赤岭千山外, 坐想黄河一曲流。

日暮岂堪征妇怨,路傍能结旅人愁。

左绵刺史心先死,泪满朱弦催白头。

登蒲州逍遥楼

作者: 李隆基 朝代: 唐代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

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上枢密韩太尉书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更多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太尉执事:辙(zhé)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执事:侍从。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养:培养。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充满。称:相称,符合。周览:饱览。豪俊交游:豪杰来往。疏荡:洒脱而不拘束。颇:很。奇气:奇特的气概。岂尝:难道,曾经。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suì)汩(gǔ)没(mò),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zì)观终南、嵩(sōng)、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què)之壮,与仓廪(lǐn)、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游:交往。乡党:乡里。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陈迹:陈旧的东西。以:用来。其:我。治:研习。遂汩没:因而埋没。决然舍去:毅然离开。求:探求。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广大:广阔。恣观:尽情观赏。高:高峻。顾:看到。奔流:奔腾流泻。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仰观:瞻仰。壮:壮丽。仓廪:粮仓。苑囿:猎苑。富:富丽。大:广大。巨丽:极其美好。宏辩:宏伟善辩。秀伟:秀美魁梧。聚:聚集。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而:可是。焉:啊。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大:浩大。深:深远。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观:看到。光耀:风采。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尽:看尽。大观:雄伟景象。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gǒu)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向:先前。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优游:从容闲暇。益治:更加研究。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苟:如果。辱教之:屈尊教导我。幸:幸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太尉执事:辙(zhé)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执事:侍从。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养:培养。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充满。称:相称,符合。周览:饱览。豪俊交游:豪杰来往。疏荡:洒脱而不拘束。颇:很。奇气:奇特的气概。岂尝:难道,曾经。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suì)汩(gǔ)没(mò),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zì)观终南、嵩(sōng)、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què)之壮,与仓廪(lǐn)、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游:交往。乡党:乡里。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陈迹:陈旧的东西。以:用来。其:我。治:研习。遂汩没:因而埋没。决然舍去:毅然离开。求:探求。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广大:广阔。恣观:尽情观赏。高:高峻。顾:看到。奔流:奔腾流泻。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仰观:瞻仰。壮:壮丽。仓廪:粮仓。苑囿:猎苑。富:富丽。大:广大。巨丽:极其美好。宏辩:宏伟善辩。秀伟:秀美魁梧。聚:聚集。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而:可是。焉:啊。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大:浩大。深:深远。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观:看到。光耀:风采。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尽:看尽。大观:雄伟景象。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gǒu)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向:先前。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优游:从容闲暇。益治:更加研究。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苟:如果。辱教之:屈尊教导我。幸:幸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欧阳辩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我年十九识君翁,须发白尽颧颊红。

奇姿云卷出翠阜,高论河决生清风。

我时少年岂知道,因缘父兄愿承教。

文章疏略未足云,举止猖狂空自笑。

公家多士如牛毛,扬眉抵掌气相高。

下客逡巡愧知己,流枿低昂随所遭。

却来京洛三十载,重到公家二君在。

伯亡仲逝无由追,泪落数行心破碎。

京城东西正十里,雨落泥深旱尘起。

衣冠缠绕类春蚕,一岁相従知有几。

去年叔为尚书郎,家传旧业行有望。

今年季作澶渊吏,米盐骚屑何当起。

前辈今无一二存,......更多

送道士杨见素南游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黄河春涨入隋沟,往意随波日夜流。

万里寻山如野鹤,一身浮水似轻鸥。

湖风送客那论驿,岳寺留人暗度秋。

迟子北归来见我,携琴委曲记深幽。

2122232425 共4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