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

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杨柳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浣溪沙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梦里还惊岁月遒。

鲤鱼风退不胜秋。

人生虽异水同流。

酒力有神工驻景,丹房无药可烧秋。

陶陶兀兀老时休。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更多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作者在小序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凄切哀婉的爱情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尸体。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故事哀婉,令人动情。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显示作者比较进步开明的思想。此词与《雁丘词》同为姊妹篇。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天已许”两句,更表现作者愤怒的心情。他们的爱情感动的连苍天都允许了,让他们化作并蒂莲,生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这一问,感情更为强烈,矛头直指禁锢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礼教,表现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夕阳无语”四句,面对词人义正言辞的责问,没有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是谢灵运所写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谢客”指谢灵运,善写伤感之词,造伤感之境。“湘妃”,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寻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称她们为湘妃。以这两个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作者对这样事的悲伤。“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相思树”,等三句更确切地表明作者的进步立场。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其四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chún)。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南窗白日羲(xī)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过晋阳故城书事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更多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025-1026 2、 张春根.太原诗钞:三晋出版社,2014.01:98-99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

太原古称大夏,故名。

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

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

金雀觚(gū)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 高大。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迷信。

畚(běn)锸(chā):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

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

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却到:等到。

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1025-1026 2、 张春根.太原诗钞:三晋出版社,2014.01:98-99

论诗三十首·其五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

出门一笑大江横。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

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评论了西晋正始诗人阮籍。

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

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

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

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岐阳三首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杀人的刀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参考资料: 1、 林从龙.元好问和他的诗.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32-34 2、 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18-121页

台山杂吟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12345 共3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