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硖口村早发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几时不属鸡声管,睡彻东窗日影偏。

鹧鸪天 木犀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桂子纷翻?露黄。

桂华高韵静年芳。

蔷薇水润宫衣软,婆律膏清月殿凉。

云岫句,海仙方。

情缘心事两难忘。

衰莲枉误秋风客,可是无尘袖里

南乡子·衰思怯登楼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衰思怯登楼。

百感中来不自由。

天意时情谁解得,悠悠。

一片黄云画角秋。

汾水绕城流。

流尽朱颜到白头。

万事且休论一醉,都休。

前日黄花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

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

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

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

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

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

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

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

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

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这首词主要是写别情。

“候馆”是行人寄住的旅舍,昏灯凉雨是此时与他作伴的凄凉景物。

“小楼”是居人所在的闺楼,明月照床衬托出她静夜无侣的孤栖境况。

两者对举,构成一种典型的伤别怀人的抒情背景,由此决定了全词的情调氛围。

“多情却被无情恼”。

“今夜还如昨夜长”,分别借用苏轼《蝶恋花》和贺铸《采桑子》词原句,巧成对仗。

在这里,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前边两句所描写的环境中的自然之物。

这种萧索的时令和孤独的环境,最容易唤起人的离愁别绪。

“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看似说得无谓,却告诉读者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耿耿难眠,故觉夜长;

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下片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

“金屋暖,玉炉香”,与候馆、小楼清境相对,不仅标明是富家器物,而且又有金屋藏娇典故潜在的暗示,使人想到富家男女终日厮守,这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况味形成强烈的对比。

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谓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

然而海棠开时,梅花也就凋零了。

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一线亮色中仍不免忧郁的灰青。

  这是元好问以“鹧鸪天”词调所写“宫体八首”的第一首。

元好问于词,似有集大成之意。

这八首宫体词,并不像过去的宫体诗那样,偎玉倚香,剪红刻翠,不过偏重于写男女相思之情而已。

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几点令人称赏。

在构思上,打破了柳永等人写羁旅愁思常用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目光专注于眼前情景,把回忆的画面处理到幕后。

这样就避开了往日相依相偎耳鬓厮磨的一般化描写,少了点曲折,却更显得单纯恳挚。

其次,词的结尾以景结情,语淡情深。

景又不似实景,乃近于诗的比兴,置于结尾,淡宕涵浑。

其三,这首词擒离词造语,素朴清新,力避绮靡甜腻字面。

若“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数句,直是乐府民歌之俊语。

凡此诸方面,构成了质朴清纯的风格,依稀晚唐小词风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参考资料: 1、 管晓莉,王艳梅 .《元曲三百首(上)》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未知 :2-3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要就:要去的地方。远岫:远山。 参考资料: 1、 管晓莉,王艳梅 .《元曲三百首(上)》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未知 :2-3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玄都观里曾有无数株桃花烂漫盛开,而今早已水流花谢,不复存在。

请您不必去寻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

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羊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

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后便淡然忘怀。

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身居高厦大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山丘中把尸骨掩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元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秀容(今山西沂县)。

其时金朝已亡,生母张氏已久故,“外家”人物零落殆尽。

《人月圆》小令即作于此时。

  同题的第一首:“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表达了“卜居”东园后屏隔红尘、醉度余生的感受。

诗人显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于是一连串寓意深沉的典故,便替代了作者的自白,成为这第二首曲子的特殊的景观。

  先看一、二句。

“玄都观里桃千树”,注释中已说过,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成句。

刘禹锡于元和十年(815)春,由朗州贬所召回京城,见京城人争相去玄都观赏花,所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于是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正是他离京十年、旧地重回的感受。

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回到京城重游玄都观,此时已是“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再游玄都观》)了。

元好问将自己二十余年才得重返的家乡秀容,比作刘禹锡所契阔的玄都观,借用的虽是刘诗的原句,“花落水空流”的景象却是惨痛百倍了。

  “清泾浊渭,去马来牛”用杜诗,杜诗原意是写大雨滂沱中河水的印象,“去马来牛”化用《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之意。

作者将其从杜诗中游离出来,便与原解无关,而纯粹带上了世事纷纭、是非扰杂的象征意义。

江山易主,故里非昔,对于“红尘”中的时世,“莫问”二字含有多少隐痛啊!

  六、七二句的“谢公”、“羊昙”,是联为一义的典故。

史载谢安晚年受到司马道子的排挤,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出镇广陵。

太元十年(385),谢安扶病还京,经过西州门,对左右说:“吾病殆不起乎!

”不久果然病逝。

他的外甥羊昙素受谢安恩重,从此悲戚辍乐,不忍心再行经西州门。

后来因为喝醉了酒,误入这一禁区,发现时已经过晚。

他日诵曹植《箜篌引》的诗句,恸哭而去。

元好问既以谢安的“扶病”借喻自己重回故园的衰残,又以羊昙的“挥涕”来代表自己对外家人物殁亡的哀悼,所谓“一醉都休”,不过是强行自我麻醉而已。

  至于末二句的“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则正是羊昙所诵曹植诗句的内容。

这是对“一醉都休”的事实上的否定。

“生存”与“卜居”又建立了想象间的联系,也就是所谓“扣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见到这首不长的小令,全篇蕴涵着作者极为丰富的述意:刘郎去后重来,犹见“玄都观里桃千树”,而如今连片花也没有,说明诗人所重见的故乡,面目全非;

“清泾浊渭,去马来牛”,非不可辨,作者却“凭君莫问”,不愿意再细详世事,显示了国变之后的万念俱灰;

羊昙恸哭谢安的存殁深情,作者宁可付之醉忘,反映了“旧家人物今谁在”(作者《东园晚眺》句)的严酷事实;

而“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引曹植诗句,作为古今至理,则是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深沉慨叹。

全曲通过一系列典故和前人成句的化用,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沧桑巨痛,及“卜居外家东园”而苟延残生的沉重心情。

  这首小令典重蕴深,带有较重的词味。

这一来是因为“人月圆”本属词牌,后因合于北曲宫调的缘故才转为小曲;

二来是由于散曲初创时期,词、曲界限并无明显分野。

日后的散曲也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但援例和用意都要显豁得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二十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这首诗是论及柳宗元与谢灵运,主要是论柳宗元,是说柳近似于谢。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政治失意,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在山水中寻求慰藉,与当时“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相比,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自然清新,有高古之风。

元好问推崇谢灵运,认为柳宗元诗歌淡泊古雅,深得谢灵运之遗音。

前两句在一起是说,谢灵运诗的风神容态,照映古今,后世诗人,谁能像柳宗元一样有谢客风容,并深有所得呢?

后两句是说柳宗元的诗淡泊简古,如清庙之瑟,朱弦一拂,唱叹余音宛在,此冷寂神境,以暗喻道出,恰是如同当年谢灵运寂寞心境的写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漏迟·咏杯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

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淅江:即今河南淅川。

高鸟:暗指高人隐士。

麒麟殿:即麒麟阁。

汉宣帝曾画功臣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十一人于其上。

巢由:巢父,许由,皆古之高士。

吟啸:悲慨声。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

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扰扰:纷扰。

钟鼎山林:钟鼎,指富贵。

山林,指隐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12345 共3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