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宫中调笑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雪梅香·景萧索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在景色萧索的秋天里,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万里晴空。

俯瞰四野,苍凉的大地深深的触动了我悲秋的情怀,这和当年宋玉因悲秋而写《九辩》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

秋天的渔市是那样冷落寂寥碧烟袅袅;

水村残存的叶子在风霜中猎猎发红。

楚天分外辽阔一望无际,江水浸泡着尚未落尽的夕阳,浪打浪波涛翻滚。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凭栏临风,我想起来远方的佳人,离别的时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满面,久锁双眉了吧。

可惜当初,我们突然匆匆别离,有如雨云消散,天各一方。

当初种种的美好情态,万般的和睦欢乐如今形同流水落花东飘西散,遥守天涯一方,望眼欲穿。

难耐此恨无穷无尽,绵绵的相思萦绕在心间,我愿把这份相思托付给远行的大雁。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编注 .恋上古诗词书系 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05 :第5页 . 2、 丁华民,孟玉婷主编,文豪书系 范仲淹 柳永 周邦彦 陆游 李清照 第十七卷,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3,第29页

归去来(中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一夜狂风雨。

花英坠、碎红无数。

垂杨漫结黄金楼。

尽春残、萦不住。

蝶稀蜂散知何处。

殢尊酒、转添愁绪。

多情不惯相思苦。

休惆怅、好归去。

满江红(四之四·仙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匹马驱驱,摇征辔、溪边谷畔。

望斜日西照,渐沈山半。

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

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

中心事,多伤感。

人是宿,前村馆。

想鸳衾今夜,共他谁暖。

惟有枕前相思泪,背灯弹了依前满。

怎忘得、香阁共伊时,嫌更短。

迎春乐(林钟商)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近来憔悴人惊怪。

为别后、相思煞。

我前生、负你愁烦债。

便苦恁难开解。

良夜永、牵情无计奈。

锦被里、余香犹在。

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其四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匹马驱驱,摇征辔、溪边谷畔。

望斜日西照,渐沈山半。

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

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

中心事,多伤感。

人是宿,前村馆。

想鸳衾今夜,共他谁暖。

惟有枕前相思泪,背灯弹了依前满。

怎忘得、香阁共伊时,嫌更短。

送人南游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送君游楚国,江浦树苍然。

沙净有波迹,岸平多草烟。

角悲临海郡,月到渡淮船。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锦城曲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南歌子(歌或作柯,一名春宵曲)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转, 感君心。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 对芳颜。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 恨春宵。

懒拂鸳鸯枕,休缝......更多

饯别王十一南游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没: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

五湖:这里指太湖。

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谁见汀(tīng)洲上,相思愁白蘋(pín)。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没:消失。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

五湖:这里指太湖。

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谁见汀(tīng)洲上,相思愁白蘋(pín)。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

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

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

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

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

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

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

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

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

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

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

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

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

“没”字,暗扣“望”。

“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

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

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

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

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

别后更谁相伴?

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

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

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

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

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

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

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767778798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