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涂。

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

李夫人三首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

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

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

寿宫不惜铸南人, 柔肠早被秋眸割。

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

土花漠漠云茫茫, 黄河欲尽天苍苍。

留题曲亲盆山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巧与天成未觉殊,国工施手岂须臾。

根连沧海蓬莱阔,势压黄河砥柱孤。

坐上烟岚生紫翠,影中楼阁见青朱。

为山观水皆良喻,谁向君家识所趋。

逢旧识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

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

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

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

北中寒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送人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

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

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

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

令我车与马,欲疾反停留。

蜀客多积货,边人易封侯。

男儿恋家乡,欢乐为仇雠。

丁宁相劝勉,苦口幸无尤。

对面无相成,不如豺虎俦。

彼远不寄书,此寒莫寄裘。

与君俱绝迹,两念无因由。

陕城即事

作者: 姚合 朝代: 唐代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宅连。

何功来此地,窃位已经年。

天下才弥小,关中镇最先。

陇山望可见,惆怅是穷边。

送郭判官赴振武

作者: 卢纶 朝代: 唐代

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

鸣雁飞初夜,羌胡正晚秋。

凄凉金管思,迢递玉人愁。

七叶推多庆,须怀杀敌忧。

冯燕歌(一作沈下贤诗)

作者: 司空图 朝代: 唐代

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

避仇偶作滑台客, 嘶风跃马来翩翩。

此时恰遇莺花月,堤上轩车昼不绝。

两面高楼语笑声,指点行人情暗结。

掷果潘郎谁不慕, 朱门别见红妆露。

故故推门掩不开,似教欧轧传言语。

冯生敲镫袖笼鞭,半拂垂杨半惹烟。

树间春鸟知人意, 的的心期暗与传。

传道张婴偏嗜酒,从此香闺为我有。

梁间客燕正相欺,屋上鸣鸠空自斗。

婴归醉卧非仇汝, 岂知负过人怀惧。

燕依户扇欲潜逃,巾在......更多

塞下曲·其一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

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蕃(fán)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结束:装束,打扮。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sī)边草绿。

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

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燕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曲。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

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

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

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1.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

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2.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

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

“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

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3.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

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

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4.“牧马群嘶边草绿”。

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

“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

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

“绿”字下得绝佳。

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

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

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

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

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

“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

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

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4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