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文
题画六言一首 文
月下独酌四首 文翻注译赏
雪谗诗赠友人 文
嗟予沉迷,猖獗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立言补过, 庶存不朽。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月出致讥,贻愧皓首。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白璧何辜,青蝇屡前。
群轻折轴, 下沉黄泉。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萋斐暗成,贝锦粲然。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苍波荡日, 起于微涓。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彼妇人之猖狂, 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更多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文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
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
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
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更多
赠别郑链赴襄阳 文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文翻注赏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文赏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後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後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
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
“新叶”、“後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
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
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
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
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4.这两句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在认清上述规律后,体现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