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文翻注译赏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25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214-215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4-316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yíng)回:盘转回旋。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25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214-215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4-316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yíng)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回:盘转回旋。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25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214-215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4-316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
”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
’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
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
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
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
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
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
“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
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
”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
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
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
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意蕴与此略似,而此篇吟咏之深沉过之。
杜诗、陆词皆正面点出花之“无主”,而秦词只以“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妥婉出之,音情更显得低徊摇荡。
上片以花象征美人,然着笔在花。
高贵不凡之身无奈托于荒山野岭,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笔传其形神兼备。
下片始转写美人。
前二句见其惜春之心。
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
然而也许女主人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
是啊,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
它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人来怜爱它呢?
到了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
叹之、怜之、伤之。
伤春也是自伤。
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尾末两句写惜别。
“为君沉醉又何妨。
”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
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
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
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
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
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
“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
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
“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
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
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
诉说又有何用?
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行香子·树绕村庄 文翻注译赏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
倚东风、豪兴徜(cháng)徉(yáng)。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陂塘:池塘。
徜徉: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yáng)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飚:飞扬,飘扬。
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
倚东风、豪兴徜(cháng)徉(yáng)。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陂塘:池塘。
徜徉: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yáng)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飚:飞扬,飘扬。
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
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
“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
“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
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
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这几句也颇似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
“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
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
“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
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
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
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
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千秋岁·水边沙外 文翻注译赏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
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
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
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
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
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
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
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
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 .婉约词三百首注析 :三秦出版社 ,2003年 :169 . 2、 王克俭主编 .秦观诗词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7 :97-99 . 3、 天人主编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97 . 4、 天人主编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97 . 5、 陈维礼编 .宋词三百首 绘图本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yīng)声碎。
飘零疏酒盏(zhǎn),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碎:形容莺声细碎。
飘零:飘泊。
疏酒盏:多时不饮酒。
宽衣带:谓人变瘦。
忆昔西池会。
鹓(yuān)鹭(lù)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西池:故址在丹阳(今南京市),这里借指北宋京都开封西郑门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观于元佑间居京时,与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会。
鹓鹭: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飞盖,状车辆之疾行,这里代指车。
日边:喻京都帝王左右。
清梦:美梦。
朱颜:指青春年华。
飞红:落花。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 .婉约词三百首注析 :三秦出版社 ,2003年 :169 . 2、 王克俭主编 .秦观诗词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7 :97-99 . 3、 天人主编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97 . 4、 天人主编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97 . 5、 陈维礼编 .宋词三百首 绘图本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yīng)声碎。
飘零疏酒盏(zhǎn),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
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
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
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
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
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碎:形容莺声细碎。
飘零:飘泊。
疏酒盏:多时不饮酒。
宽衣带:谓人变瘦。
忆昔西池会。
鹓(yuān)鹭(lù)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
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
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
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西池:故址在丹阳(今南京市),这里借指北宋京都开封西郑门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观于元佑间居京时,与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会。
鹓鹭: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飞盖,状车辆之疾行,这里代指车。
日边:喻京都帝王左右。
清梦:美梦。
朱颜:指青春年华。
飞红:落花。
参考资料: 1、 林音等编著 .婉约词三百首注析 :三秦出版社 ,2003年 :169 . 2、 王克俭主编 .秦观诗词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7 :97-99 . 3、 天人主编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97 . 4、 天人主编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辞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 :397 . 5、 陈维礼编 .宋词三百首 绘图本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是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集中表现交织在一起的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的一首词作。
上片着重写今日生活情景。
首写眼前景致,“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二句,点明地点、时令,轻轻着笔,朴实自然。
紧接着“花影乱,莺声碎”二句,细写春景特色,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用笔尤工,各极其妙,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飘零”以下四句,忽而由喜转悲,由春景春情转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词情哀怨。
歇拍“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二句,人情艳情,孤情凄情,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抒发由昔而今的生活之情。
换头直点昔日西池宴集,以“鸩鹭同飞盖”描写其盛况。
比喻形象,用语简明,隐含着不能忘怀的情味。
“携手处”以下四句,又由昔而今,由喜而悲,景物依旧,诸友却已飘泊云散。
委婉曲折,缠宛凄侧。
结尾“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再由眼前想到今后。
“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却新奇绝妙。
这两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对前途的无望。
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把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融为一体,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在艺术上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蕴藉含蓄,感人肺腑;
以景结情,境界深远,余味无穷。
新旧党争,损害的不只秦观一人,所以此词抒发的感情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的,苏轼、黄庭坚、孔平仲、李之仪等人都有和词存今,可见对“元祜党人”震动之大,感触之深。
词中所体现的情感极为悲伤,充分体现这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的性格特征。
即:当他身处逆境之时.往往不能自拔,无法像苏轼那样,善于自我解脱,而是自叹、自伤,一往而深,直至于死。
所以,当他的朋友看到这首词的时候,即担心其“不久于世”(后作者逝于五年后)。
这也就是作者所谓独具善感“词心”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编撰 .宋词一百首 :岳麓书社 ,2011 :88-90 .
望海潮·洛阳怀古 文翻注译赏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
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
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交加。
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
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
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
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
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
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等.宋词三百首(原作者为清代的上疆村民)2009年4月第二版:远山出版社,2009-05,第42页 2、 郭勤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三月 .
梅英疏淡,冰澌(sī)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lǚ)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xù)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xī),乱分春色到人家。
梅英:梅花。
冰澌:冰块流融。
溶泄:溶解流泄。
芳思:春天引起的情思。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夜饮鸣笳(jiā)。
有华灯碍(ài)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jiē)。
烟暝(míng)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qī)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西园:即金谷园。
笳:胡笳,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飞盖:飞驰车辆上的伞盖。
兰苑:美丽的园林,亦指西园。
烟暝:烟霭弥漫的黄昏。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等.宋词三百首(原作者为清代的上疆村民)2009年4月第二版:远山出版社,2009-05,第42页 2、 郭勤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三月 .
梅英疏淡,冰澌(sī)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lǚ)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xù)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xī),乱分春色到人家。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
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
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交加。
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梅英:梅花。
冰澌:冰块流融。
溶泄:溶解流泄。
芳思:春天引起的情思。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夜饮鸣笳(jiā)。
有华灯碍(ài)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jiē)。
烟暝(míng)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qī)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
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
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
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
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
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西园:即金谷园。
笳:胡笳,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飞盖:飞驰车辆上的伞盖。
兰苑:美丽的园林,亦指西园。
烟暝:烟霭弥漫的黄昏。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等.宋词三百首(原作者为清代的上疆村民)2009年4月第二版:远山出版社,2009-05,第42页 2、 郭勤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三月 .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
“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
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
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
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
“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
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
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
西园借指西池。
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
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舆轮徐动,参从无声;
清风夜起,悲笳微吟。
”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
”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
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
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
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
“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
此时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
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
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等.宋词三百首(原作者为清代的上疆村民)2009年4月第二版:远山出版社,2009-05,第42页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文翻注赏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
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呢?
都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美艳的人,可是看过之后却有些遗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
这样美丽的女子,即使无情也是很动人的。
参考资料: 1、 王德明 邓义昌.宋词小令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0 2、 龚旭东.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218-219 3、 陆 林.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6-97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妙手:技艺高超者。
写;
画。
徽真;
唐代有倡女崔徽,与裴敬中善,尝托入写真以寄。
真:指肖像。
水剪双眸:形容眼波美丽。
点绛唇:在画像上染出红唇。
“疑是”三句:用东邻窥宋玉的典故写女子之美与多情。
宋玉东邻的少女常在墙头偷看他。
典出《登徒子好色赋》。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翠黛:画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称眉毛。
颦(pín):蹙额皱眉。
尽道:尽管说。
堪恨:可恨。
“任是”句:引用罗隐《牡丹》诗:“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 参考资料: 1、 王德明 邓义昌.宋词小令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0 2、 龚旭东.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218-219 3、 陆 林.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6-97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
为崔徽写真的画师丘夏的姓名赖元稹之歌而传,画像的概貌因秦观此词而见,可以收入画史。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
苏东坡写过一首题为《章质夫寄惠崔徽真》的诗,称“卷赠老夫”,知道当时确有这幅画像流传,并辗转归于东坡。
据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
”即词首句“妙手写徽真”所指。
总提一笔,接下去描写画中人的仪容,同时也映带出画师的神技。
东坡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荚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
少游用了七个字——“水剪双眸点绛唇”,写她的眼睛和嘴唇,给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笔画之于剪影,精细得多了。
并不是少游比东坡来得高明,这是诗、词性质的不同。
东坡写的是七言古诗,宜用大笔勾勒,故粗;
少游写的是小词,容许加意点染。
故细。
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昵珠点绛唇”,是其用语所本。
眼睛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况且又加上了水波之光,绛脂之艳,确能动人心目。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继续说这幅写真的画面,透露出所画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
赋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之久(古人以“三”表多,非必是实数)。
这个情节自然与崔徽本事无关,不过是由于画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形象。
这样说,似乎是词人在那里耍笔头,硬拉扯,游离于词情之外,写出败笔来了。
其实,“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
《登徒子好色赋》中如“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借以盛称邻女美色之处,也不妨加之于崔徽,以补充上句刻画的不足,这就是词用宋玉赋的言外之意。
不过,崔徽画像上的神态可不是如宋玉东邻女那样的“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而是眉黛含颦。
这是由于崔徽请画师丘夏写真时正怀着悲苦的心事,画师又作了精确的反映;
词语不仅如实地表述了画面的这一部分——“翠黛颦”,而且深入追求她颦眉的原因——有“酸辛”之事。
“往事已酸辛”一句,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辞意皆合,当本之于他的老师,这也是少游所题崔徽真即是东坡藏品的一个佳证。
“谁记当年翠黛颦”,颦眉承上“酸辛”,绝非写美人的套语,而是反映了画面上的真实。
这两句词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
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复省记,唯有这一幅写真留下,作为艺术精品供人鉴赏而已。
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最后笔锋一转,写词人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
”面对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如此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还有“堪恨处”。
说是因为画中人“无情”。
“无情”云者,盖即是如东坡前题诗中所谓“丹青不解语”,或者如《牡丹亭·玩真》一折中,柳梦梅看着杜丽娘自画的真容时说的:“韵情多,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
”谓画上美人,虽是极妍尽态,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
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
”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花》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不解语”的牡丹花,“少口气儿”的美人图,“无情也动人”。
化工之妙,艺术之精,一语说尽。
(陈长明)最后几句也表现出作者的些许感慨:毕竟是一幅画,不是活色生香的美人,既表现不出她的情深不寿,彼此之间也无法情感相通。
这语气可以见出作者的几分遗憾,也许他希望画中的美女崔徽变成活人,能真的和自己有所交流吧。
全词句句从图画着笔,既有对图画本身的描绘,也有对画中美人身世的同情。
在艺术上,此词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达自己的情感,突出地展现了秦观博闻强记的才华和随手拈来无不妥帖的艺术功力,确实算得题画词中的佳作,颇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秦观.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41-44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20-822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文翻译赏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耳畔突然响起黄莺的啼鸣,梦中惊醒的我泪流满面,新的泪痕叠着旧泪痕。
丈夫远在千里关山,整整一个春季未寄一封家书,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他。
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早上起来,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句话,只有空对着精致的酒樽。
一天从早晨到到黄昏肠都断了。
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还是闭门听着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68-2369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耳畔突然响起黄莺的啼鸣,梦中惊醒的我泪流满面,新的泪痕叠着旧泪痕。
丈夫远在千里关山,整整一个春季未寄一封家书,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他。
流莺:即莺。
流,谓其鸣声婉转。
啼痕:泪痕。
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
”鱼鸟:犹鱼雁。
相传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故云。
消息:音信,信息。
关山:关隘山岭。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早上起来,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句话,只有空对着精致的酒樽。
一天从早晨到到黄昏肠都断了。
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还是闭门听着吧。
芳尊:精致的酒器。
亦借指美酒。
“尊”通“樽”。
安排:听任自然的变化。
甫能: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68-2369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此词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
“梦”是此片的关节。
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
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
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
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
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
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
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
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
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
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
李清照《声声慢·秋词》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词意相似。
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
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
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这首词有一个好处,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
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伏跌宕,一片官商。
细细玩索,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68-2369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文翻注译赏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
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
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
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
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97-100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54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南来”句: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非无却北飞鸿”句意,借喻久别重逢的友人。
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
衰翁:老翁。
悠悠:思念貌;
忧思貌。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春酒:冬酿春熟之酒;
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金钟:酒杯之美称。
钟,酒器。
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
唐刘禹锡《酬冯十七舍人》诗:“白首相逢处,巴江烟浪深。
”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97-100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54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
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
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南来”句: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非无却北飞鸿”句意,借喻久别重逢的友人。
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
衰翁:老翁。
悠悠:思念貌;
忧思貌。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
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
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春酒:冬酿春熟之酒;
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金钟:酒杯之美称。
钟,酒器。
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
唐刘禹锡《酬冯十七舍人》诗:“白首相逢处,巴江烟浪深。
”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97-100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54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秦观和苏轼这对师生在落难中相会,却没有一丝相逢的喜悦。
相向无言,愁容满面,两鬓苍苍。
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
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词中弥漫着一股凄凉的气氛。
起句“南来飞燕北归鸿”,套用古诗句式,作为比兴,似乎有点喜,但接下去说:“偶相逢,惨愁容。
”可见二人相见之初,即愁容满面。
他们远谪南荒,历尽艰辛,自然容颜憔悴,十分愁苦。
此刻贬所逐步内徙,虽是好事,但并未带来欢悦,他们仍有重重顾虑,甚至都自作了挽词和墓志文,准备一死。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涵盖面极广,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老年。
此时,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已断送了他们的前途,断送了他们的青春,所以他们觉得老了,成了“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三句,尤其沉痛。
在别后的六年中,二人罪名一再增加,贬所不断迁徙。
这中间,该有多少苦楚,然而作者仅用“无限事,不言中”六字概括,非不言也,是不能也。
北宋森严的党禁,于此可见一斑。
词的下阕,乃写饯别。
当时雷州,地处蛮荒,经济十分落后,在迁谪中的秦观能够备酒为乃师饯行,已属不易。
“小槽春酒滴珠红”虽然用典,但出语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词人殷勤劝酒,倍觉感人。
“莫匆匆,满金钟”六字,写出了当时迁臣所处的环境,一边有部使者(犹后世的监差)在旁,王命不可延迟,苏轼要匆匆上路;
一边是秦观借酒挽留,哪怕是多留一会儿也是好的,师生情谊,何其深永。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一句用比喻,化用李煜、柳永词成句,非常恰切,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三句,以景结情,蕴含深远。
苏轼西去廉州,关山远隔,前途未卜,秦观不由地担起心来。
此刻他望着烟雾腾腾的江面和重重叠叠的暮云,怅然出神。
虽未言情,而无限深情,自寓景中。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97-100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54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文翻注译赏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那园林边的小楼横空而立,从上看下面是华美的车马奔驰而过。
半卷起红色帘子,刚试完单衣,已是清明时节了。
一会儿微雨一会儿晴,刚转暖又吹来微微的凉风,气候变化不定。
卖花声已经全过去了,夕阳西下,院内花落如雨,飘洒在井台上。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自从和她分别后(玉佩为玉雕的装饰品,挂在衣带上,丁东为玉佩互相碰撞时的声音),阻碍重重,再也不能相见,使人多么惆怅。
我为名利而漂流他方,老天如果知道我心中的思念之苦,也会为我而消瘦。
想起她住的地方,在柳树边深深的巷中,花丛里那一道道门户,真使人不堪回首。
多情的只有明月,它和当初一样,同时照着分在两地的我和她。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 2、 谢燕 编注.秦少游词精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2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22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小楼连苑横空:《艇斋诗话》少游词“小楼连苑横空”,为都下一妓姓楼,名琬,字东玉。
词中欲藏“楼琬”二字。
然少游亦自用出处,张籍诗云:“妾家高楼连苑起。
”绣毂(gǔ)雕鞍:指盛装华丽的车马。
绣毂,华贵的车辆。
雕鞍,雕饰有图案的马鞍,也借指马匹。
朱帘:红色帘子。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破暖:天气转暖。
弄晴微雨:微雨时停时下,似在逗弄晴天。
鸳甃(zhòu):用对称的砖垒起的井壁。
甃,音皱、井壁;
井。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丁东: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唐温庭筠《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名韁利锁:比喻功名利禄对人的羁绊。
“天还”二句:意为连天也不免此苦况而消瘦,何况于人。
重门:谓屋内的门。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 2、 谢燕 编注.秦少游词精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2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22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那园林边的小楼横空而立,从上看下面是华美的车马奔驰而过。
半卷起红色帘子,刚试完单衣,已是清明时节了。
一会儿微雨一会儿晴,刚转暖又吹来微微的凉风,气候变化不定。
卖花声已经全过去了,夕阳西下,院内花落如雨,飘洒在井台上。
小楼连苑横空:《艇斋诗话》少游词“小楼连苑横空”,为都下一妓姓楼,名琬,字东玉。
词中欲藏“楼琬”二字。
然少游亦自用出处,张籍诗云:“妾家高楼连苑起。
”绣毂(gǔ)雕鞍:指盛装华丽的车马。
绣毂,华贵的车辆。
雕鞍,雕饰有图案的马鞍,也借指马匹。
朱帘:红色帘子。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破暖:天气转暖。
弄晴微雨:微雨时停时下,似在逗弄晴天。
鸳甃(zhòu):用对称的砖垒起的井壁。
甃,音皱、井壁;
井。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自从和她分别后(玉佩为玉雕的装饰品,挂在衣带上,丁东为玉佩互相碰撞时的声音),阻碍重重,再也不能相见,使人多么惆怅。
我为名利而漂流他方,老天如果知道我心中的思念之苦,也会为我而消瘦。
想起她住的地方,在柳树边深深的巷中,花丛里那一道道门户,真使人不堪回首。
多情的只有明月,它和当初一样,同时照着分在两地的我和她。
丁东: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唐温庭筠《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名韁利锁:比喻功名利禄对人的羁绊。
“天还”二句:意为连天也不免此苦况而消瘦,何况于人。
重门:谓屋内的门。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 2、 谢燕 编注.秦少游词精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2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22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
此二句按景缀情,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
“朱帘”三句,承首句“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
“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逗弄晴天,实际上则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楼上一直等待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
轻风送来的卖花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鬓边;
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
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
“过尽”二字用得极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
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感情。
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
落红成阵,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
花辞故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伤怀。
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悠不尽的情味。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
“玉佩丁东别后”,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佩人归”之感。
“怅佳期、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
参差犹差池,即蹉跎、失误。
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
至“名韁利锁”三句,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
为了功名富贵,不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发出了诅咒。
“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
但以瘦易老,却别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
“花下”三句,照应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
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
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痛苦。
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全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者执着的情愫。
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项背。
参考资料: 1、 王禹偁等.《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 :新世界出版社,2011 :172
还自广陵 文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文翻译赏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编 .宋词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68 . 2、 徐培均编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8-99 . 3、 李平收 张耕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年 :108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亦状云气之盛。
《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
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
”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
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
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
”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编 .宋词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68 . 2、 徐培均编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8-99 . 3、 李平收 张耕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年 :108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
清秀柔美,深美婉约。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
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
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
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
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
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
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
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
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
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
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
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
“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
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
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李麟主编 .诗词文化常识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0 :175-176 . 2、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8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