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文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文翻注译赏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伴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
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文翻译赏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
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
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萋萋:草盛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
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
“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
“携”,离开。
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
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
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
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
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
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
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
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
“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
“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
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
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
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
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
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
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
“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
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
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
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
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
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
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
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
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游休禅师双峰寺 文
长门怨 文
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 文
悠然钓台下,怀古时一望。
江水自潺湲,行人独惆怅。
新安从此始,桂楫方荡漾。
回转百里间,青山千万状。
连岸去不断,对岭遥相向。
夹岸黛色愁,沈沈绿波上。
夕阳留古木,水鸟拂寒浪。
月下扣舷声,烟中采菱唱。
犹怜负羁束,未暇依清旷。
牵役徒自劳,近名非所向。
何时故山里,却醉松花酿。
回首唯白云,孤舟复谁访。
送姚八之句容旧任,便归江南 文
故人还水国,春色动离忧。
碧草千万里,沧江朝暮流。
桃花迷旧路,萍叶荡归舟。
远戍看京口,空城问石头。
折芳佳丽地,望月西南楼。
猿鸟共孤屿,烟波连数州。
谁家过楚老,何处恋江鸥。
尺素能相报,湖山若个忧。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文
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昭阳曲 文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文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
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
藏弓身已退,焚藁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
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