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怜君孤垄寄双峰,埋骨穷泉复几重。

白露空沾九原草, 青山犹闭数株松。

图书经乱知何在,妻子因贫失所从。

惆怅东皋却归去,人间无处更相逢。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伴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

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

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

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萋萋:草盛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

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

“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

“携”,离开。

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

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

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

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

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

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

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

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

“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

“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

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

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

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

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

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

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

“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

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

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

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

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

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

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

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

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游休禅师双峰寺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长门怨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悠然钓台下,怀古时一望。

江水自潺湲,行人独惆怅。

新安从此始,桂楫方荡漾。

回转百里间,青山千万状。

连岸去不断,对岭遥相向。

夹岸黛色愁,沈沈绿波上。

夕阳留古木,水鸟拂寒浪。

月下扣舷声,烟中采菱唱。

犹怜负羁束,未暇依清旷。

牵役徒自劳,近名非所向。

何时故山里,却醉松花酿。

回首唯白云,孤舟复谁访。

送姚八之句容旧任,便归江南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故人还水国,春色动离忧。

碧草千万里,沧江朝暮流。

桃花迷旧路,萍叶荡归舟。

远戍看京口,空城问石头。

折芳佳丽地,望月西南楼。

猿鸟共孤屿,烟波连数州。

谁家过楚老,何处恋江鸥。

尺素能相报,湖山若个忧。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昭阳曲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昨夜承恩宿未央,罗衣犹带御衣香。

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

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

藏弓身已退,焚藁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

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

12345 共5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