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遗至孝 文翻译赏
与顾章书 文翻注译赏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去月:上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告。
仆:自己的简称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这。
办,具备。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徒:仅仅。
语: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去月:上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告。
仆:自己的简称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这。
办,具备。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徒:仅仅。
语: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全文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
作者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一事。
为什么要归隐呢?
作者没有明说,但“谢病”和“觅”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辞官,是自寻归隐的。
由此可见他对官场的厌恶,对政治的失望,这为下文作者尽态极妍地描写景物蓄势和张本。
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
这一层主要描绘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自得其乐的情趣。
作者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接下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写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连接红霞;
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
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
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树纷披。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启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把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的淙淙声,鸣蝉的吟唱声,云鹤的叫唳声,猿猴的哀啼声,交织在一起,“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组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
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这个地方,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好去处,因而他“葺宇其上”。
可见,作者选择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静契合了他想避开喧嚣浮繁尘世生活的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而且,通过夸张地描绘这些芳洁美好的自然物,来美化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
总之,这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归隐”的思想。
这是意脉,围绕这意脉,作者濡笔山林。
而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描写它,赞美它,正是表达了他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
意境鲜明,情趣盎然。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
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办”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
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的功底非常深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答柳恽 文翻
登二妃庙 文赏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
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
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
《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
”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
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
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
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
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
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
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
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
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
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
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
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
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
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
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
葳蕤,纷多貌。
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
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
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酬别江主簿屯骑 文
赠杜容成 文
战城南 文翻赏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战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汉乐府旧题写作诗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调不同。
吴均这首诗写得较为悲壮,抒发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雪 文
登江中孤屿 文翻译赏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 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kuàng)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
旷,荒废,耽搁。
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怀新道转迥(jiǒng),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
延:长。
乱流趋(qū)正绝,孤屿(yǔ)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
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
中川:江水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物莫赏,蕴(yùn)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
表,明显。
灵,灵秀、神奇。
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
真,真人、神仙。
想象昆山姿,缅(miǎn)邈(miǎo)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
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邈:悠远。
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
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 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
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
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
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
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
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
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
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
“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
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
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
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
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
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
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
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
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
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
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
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
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393页
岁暮 文翻注译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
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
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
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运往,四季更替;
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
淹物:久留之物;
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
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朔风:北风;
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
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运往,四季更替;
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
淹物:久留之物;
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