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遗至孝

作者: 刘义庆 朝代: 南北朝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陈遗极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陈遗极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至:很,十分。铛:锅。恒:经常,常常。辄:总是。贮收:贮存,收藏。贮,积存,储藏。遗(wèi):赠予、送给。值:正好遇到,恰逢。孙恩:字灵秀,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海而死。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即日:当天,当日。敛:积攒馁:饥饿。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领孙恩趁机聚众反晋。隆安五年(公元40年),孙思以兵士10余万,船只2000多艘进攻建康。与晋廷所派刘牢之决战于京口,孙恩大败,损失惨重,再次退人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孙恩举军攻临海,失败后投海自杀。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陈遗至孝

与顾章书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去月:上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告。

仆:自己的简称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这。

办,具备。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徒:仅仅。

语: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去月:上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告。

仆:自己的简称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这。

办,具备。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徒:仅仅。

语: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全文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

作者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一事。

为什么要归隐呢?

作者没有明说,但“谢病”和“觅”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辞官,是自寻归隐的。

由此可见他对官场的厌恶,对政治的失望,这为下文作者尽态极妍地描写景物蓄势和张本。

  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

这一层主要描绘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自得其乐的情趣。

作者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接下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写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连接红霞;

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

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

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树纷披。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启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把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的淙淙声,鸣蝉的吟唱声,云鹤的叫唳声,猿猴的哀啼声,交织在一起,“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组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

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这个地方,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好去处,因而他“葺宇其上”。

可见,作者选择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静契合了他想避开喧嚣浮繁尘世生活的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而且,通过夸张地描绘这些芳洁美好的自然物,来美化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

总之,这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归隐”的思想。

这是意脉,围绕这意脉,作者濡笔山林。

而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描写它,赞美它,正是表达了他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

意境鲜明,情趣盎然。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

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办”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

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的功底非常深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答柳恽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在天刚破晓的时分,就从陇西出发飞奔;要于夕阳落山之前,赶到狐谷客店安身。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金秋皓月当空照,凉气充满万山林;西风呼啸连日不停,折断高树扬起沙尘。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雾气漾漾露水成珠,寒气袭来侵入衣襟;千山万岭道路崎岖,天咧即走何等艰辛。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您这次远去他乡,是要到哪里扎根?高原平地参差错落,相距遥远颠簸难行。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从今以后各一方,无缘用范太伤心;我胸怀离愁别恨,满目凄然暗昏昏。 参考资料: 1、 王守华 赵山 吴进仁.汉魏六朝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76页 2、 吕晴飞 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458页

登二妃庙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

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

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

《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

”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

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

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

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

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

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

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

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

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

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

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

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

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

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

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

葳蕤,纷多貌。

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

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

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酬别江主簿屯骑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有客告将离,赠言重兰蕙。泛舟当泛济,结交当结桂。济水有清源,桂树多芳根。毛公与朱亥,俱在信陵门。赵瑟凤凰柱,吴醥金罍樽。我有北山志,留连为报恩。夫君皆逸翮,抟景复凌骞。白云间海树,秋日暗平原。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何用赠分手,自有北堂萱。

赠杜容成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战城南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战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汉乐府旧题写作诗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调不同。

吴均这首诗写得较为悲壮,抒发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雪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登江中孤屿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 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kuàng)周旋。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

旷,荒废,耽搁。

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怀新道转迥(jiǒng),寻异景不延。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

延:长。

乱流趋(qū)正绝,孤屿(yǔ)媚中川。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

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

中川:江水中间。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物莫赏,蕴(yùn)真谁为传。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

表,明显。

灵,灵秀、神奇。

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

真,真人、神仙。

想象昆山姿,缅(miǎn)邈(miǎo)区中缘。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

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邈:悠远。

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

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11 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39页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

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

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

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

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

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

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

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

“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

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

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

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

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

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

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

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

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

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

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

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

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393页

岁暮

作者: 谢灵运 朝代: 南北朝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

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

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

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运往,四季更替;

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

淹物:久留之物;

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

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朔风:北风;

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

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运往,四季更替;

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

淹物:久留之物;

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

3132333435 共16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