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三月清明天婉娩。

晴川祓禊归来晚。

况是踏青来处远。

犹不倦。

秋千别闭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

酴醿压架清香散。

花底一尊谁解劝。

增眷恋。

东风回晚无情绊。

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呈圣俞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秋风吹浮云,寒雨洒清晓。

鲜鲜墙下菊,颜色一何好。

好色岂能常,得时仍不早。

文章损精神,何用觑天巧。

四时悲代谢,万物世凋槁。

岂知寒监中,两鬓甚秋草。

东城彼诗翁,学问同少小。

风尘世事多,日月良会少。

我有一◇酒,念君思共倒。

上浮黄金蕊,送以清歌袅。

为君发朱颜,可以却君老。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

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

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

後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

和杨子聪答圣俞月夜见寄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秋露蔼已繁,迢迢星汉回。

皎洁庭际月,流光依井苔。

有客爱凉景,幽轩为君开。

所思不可极,但慰清风来。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

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 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xù)濛(méng)濛。

垂柳阑(lán)干尽日风。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shēng)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 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xù)濛(méng)濛。

垂柳阑(lán)干尽日风。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

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shēng)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1-42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 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

“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

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458-459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 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34页 .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yǐ)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jìn)。攲:倾斜。单枕:孤枕。烬:灯芯烧尽成灰。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34页 .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yǐ)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jìn)。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攲:倾斜。单枕:孤枕。烬:灯芯烧尽成灰。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34页 .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诉衷情·眉意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

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5-27 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2-83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2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9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轻霜:薄霜,表明时节已是初秋。

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

梅妆,“梅花妆”的省称。

梅花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皇后留之,看得几日,三日后洗落。

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缘:因为。

离恨: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

南朝梁吴均《陌上桑》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远山:指远山眉。

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

比喻离恨的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liǎn),欲笑还颦(pín),最断人肠。

流芳:流逝的年华。

敛:收敛表情。

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断人肠:悲痛之极,谓之断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5-27 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2-83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2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9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

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轻霜:薄霜,表明时节已是初秋。

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

梅妆,“梅花妆”的省称。

梅花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皇后留之,看得几日,三日后洗落。

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缘:因为。

离恨: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

南朝梁吴均《陌上桑》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远山:指远山眉。

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

比喻离恨的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liǎn),欲笑还颦(pín),最断人肠。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

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流芳:流逝的年华。

敛:收敛表情。

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断人肠:悲痛之极,谓之断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5-27 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2-83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2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89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这首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用字并不多,几个场景切换却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词以形传神,词人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描写,继而是女子的生活片段,表现出了女子内心的苦闷,对于逝水流年的追忆以及痛苦的生活经历。

  欧阳修的词,和他的诗文风格是很不一样的,说不上放荡,但至少是放得开。

所以他的词中说男女之情,或写儿女之态的不少,而且写得很好,说明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

题目叫“眉意”,就是以眉为题。

古代女子化妆,画眉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画的花样也多,所以古人甚至以“蛾眉”为美丽女子的代称。

《诗经·卫风·硕人》中就以“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写美人。

屈原的《离骚》中,也已经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诗句。

后人诗文中就举不胜举了。

  上片叙事,写画眉。

“清晨帘幕卷轻霜”是环境描写,冬日的早晨,寒气袭人。

“呵手试梅妆”,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女主人公于冬日清晨临镜梳妆,呵气温暖着纤细的双手,精心地在额上勾勒着梅花妆。

“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虽然时间尚早,却要起床梳妆,表现出日常生活的艰辛。

“轻霜”,暗示气候只微寒。

因微寒而呵手,可见女主人公的娇怯,也体现出她迫于生计才如此辛苦。

“试梅妆”,则突出她的秀慧俏丽。

  后二句写她内心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儿“故画作远山长”。

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习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

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

托名汉伶玄《飞燕外传》就有“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之句。

此二句极有情致。

女子画了一个长眉,这是很正常的。

唐明皇《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云:“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可见长眉是美的标志。

眉毛画作“远山长”,也是平常的事。

唐代张泌《妆楼记》说唐明皇避“安史之乱”逃到成都后,让画工作《十眉图》,也就是十种眉毛的画法。

明代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中重新总结了这些眉式的图谱,计有鸳鸯眉、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却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横云眉、倒晕眉共十种。

“远山眉”就是其中一种。

托名刘歆《西京杂记》卷二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说李师师“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可见“远山眉”是很好看的,据说是一种淡淡的细长眉妆。

这里,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

词人高明的地方,是融情入景。

把眉画作“远山”,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都缘自有离恨”,把画眉与思人联系得十分巧妙。

  下片抒情,写蹙眉。

上片说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思往事,惜流芳,自成伤”了。

从举止、容色中,词人窥测女子有感伤的情绪,大概她正在思量着难追的往事,惋惜着易逝的芳年,内心伤感不已。

此三句,极其成功地对女主人公进行了心理刻画,仅用寥寥数语便便充分表现了她内心的痛楚和感伤。

  结尾三句,以“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女主人公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道出了她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凄苦和悲凉,把一个心有千千结而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女子写活了。

由于她有感伤,触处皆愁,所以欲歌之际,却先敛容不欢;

将笑之时,也还带恨含颦。

她诚于中而形于外,人则见其外而知其中,故此情此态,最得知心者怜爱而为之魂销,因魂销乃至肠断。

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通览全词,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专制,充分体现了词人的悲悯之心。

欧阳修善于发现,用心去感受贫苦人民的生活方式,用诗词反映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这正是此词令读者动情之处。

  这首词由于既有环境的渲染,又有情感的转折,所以不仅情感真挚,而且耐人寻味。

在词中,作者笔下出现一位娇柔羞涩的少女,她工愁善感,敏慧多情,这些,都没有作正面交待,却从侧面点拨,使读者从她的梳妆、歌唇、颦笑中想象而得,而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5-27 2、 黄清士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66-467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妖艳: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

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妖艳: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

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

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

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

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

金壶倒。

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

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

金壶倒。

花开未老人年少。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儿绽放了。

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堪与花争艳。

其实花儿美,人儿也美,只是“花不能言”。

金壶斟酒,畅饮开怀,享受着人生的快乐。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

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

禁城传来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这“催”着日出日落,但京城的人们会先衰老的。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05-106页

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

金壶倒。

花开未老人年少。

迟迟:舒缓的样子。

暖日迟迟:指春天天气渐暖,白天渐长。

袅袅(niǎo):纤长柔弱。

将:带领。

红粉:女性化妆用的脂粉,此代指美女。

争:争胜。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

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九门:指都城的城门,古制,天子所居之所有九门。

此处用九门代指京城。

扰扰:纷乱的样子。

长安道:此处代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街道。

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用红色涂墙,故称丹禁。

衢(qú)鼓:即街上的更鼓,唐宋时悬于街头,每天有人按时击鼓报时,以戒出入,防盗贼。

“长安”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05-106页

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

金壶倒。

花开未老人年少。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儿绽放了。

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堪与花争艳。

其实花儿美,人儿也美,只是“花不能言”。

金壶斟酒,畅饮开怀,享受着人生的快乐。

迟迟:舒缓的样子。

暖日迟迟:指春天天气渐暖,白天渐长。

袅袅(niǎo):纤长柔弱。

将:带领。

红粉:女性化妆用的脂粉,此代指美女。

争:争胜。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

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

禁城传来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这“催”着日出日落,但京城的人们会先衰老的。

九门:指都城的城门,古制,天子所居之所有九门。

此处用九门代指京城。

扰扰:纷乱的样子。

长安道:此处代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街道。

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用红色涂墙,故称丹禁。

衢(qú)鼓:即街上的更鼓,唐宋时悬于街头,每天有人按时击鼓报时,以戒出入,防盗贼。

“长安”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05-106页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

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

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欧阳修词全集 :崇文书局,2014:69 2、 刘扬忠.唐宋词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1991:271

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liǎn)尽无人见。

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

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画阁:华美的楼阁。

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

细雨:小雨。

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独倚阑(lán)干心绪乱。

芳草芊(qiān)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

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心绪:心思,心情。

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

旧游:昔日的游览。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欧阳修词全集 :崇文书局,2014:69 2、 刘扬忠.唐宋词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1991:271

12345 共1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