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

作者: 吴激 朝代: 金朝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同儿曹赋芦花

作者: 吴激 朝代: 金朝

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

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

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

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

瑞鹤仙 寄友人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

作者: 吴激 朝代: 金朝

晓溪烟曳缕。

乍润入芳草,东风吹雨。

桃花破冰渚。

看葡萄东涨,孤舟掀舞。

沿吴溯楚。

记孤烟、相对夜语。

到而今醉里,听打小窗,梦随双橹。

羁旅馀生飘荡,地角天涯,故人何许。

离肠最苦。

思君意,渺南浦。

会收身却向,小山丛桂,重寻林下旧侣。

把千岩万壑云霞,暮年占取。

蝶恋花·鹈鷞[1]一声春已晓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朝

鹈鷞[1]一声春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

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

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水调歌头 迎送神词,为刘润之赋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朝

清秋好天气,禾黍已登场。

群心思答神*,吉日复辰良。

神既来兮庭宇,飒飒西风吹雨,仙伏俨长郎。

巫觋传神语,出户舞伥伥。

*肥*,沥桂酒,奠椒浆。

一年好处须记,此乐最难忘。

风外渊渊箫鼓。

醉饱满城黎庶,健倒卧康庄。

夜久群动息,风散一帘香。

大江东去 送杨国瑞西行,兼简仲宣生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朝

悲哉秋气,觉天高气爽,澹然寥*。

行李勿勿人欲去,一夜征鞍催发。

落叶长安,雁飞汾水,怕见河梁别。

中年多感,离歌休唱新阕。

暮雨也解留人,檐声未断,窗外还骚屑。

满眼清愁吹不散,莫倚心肠如铁。

面目沧浪,齿牙摇落,鬓发三分白。

故人相问,请君烦为渠说。

满庭芳 山居偶成,每与文翰二三子论文把酒

作者: 段克己 朝代: 金朝

归去来兮,吾家何在,结茆水际林边。

自无人到,门设不须关。

蛮触政争蜗角,荣枯事、不到尊前。

应堪叹,清溪流水,东去几时还。

此身何处著,从教容与,木雁之间。

算躬耕陇亩,在我无难。

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醉梦长安。

烟波客,新来有约,要买钓鱼竿。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更多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垒(lěi)石为识(zhì),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识:标志。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无宫商:不协音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直教:竟使。许:随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楚些(suò)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招魂楚些:《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垒(lěi)石为识(zhì),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识:标志。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无宫商:不协音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直教:竟使。许:随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楚些(suò)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招魂楚些:《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骚人:诗人。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参考资料: 1、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03年:124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lěi)深藏数点红。

一重重:一层又一层。

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

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且教:还是让。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参考资料: 1、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03年:124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lěi)深藏数点红。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重重:一层又一层。

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

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且教:还是让。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参考资料: 1、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03年:124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

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

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

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

”(《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

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

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

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

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

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

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

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

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

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

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

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

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参考资料: 1、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03年:124

倪庄中秋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2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