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文献

中国烹饪文献 (更新时间:2004-1-17 16:26:00 本章字数: 1191)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典籍中保存了大量饮食烹饪资料。

它们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珍宝,不但可借以考察中国古代全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烹饪的优良传统,发掘和创新食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据当代烹饪史家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典籍,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食单、食谱、食品学(包括食疗)方面的著作。

......更多

中秋食俗风尚

中秋食俗风尚(更新时间:2004-2-4 19:51:00 本章字数: 998)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一年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

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

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更多

京城烤鸭与涮肉

京城烤鸭与涮肉 (更新时间:2004-1-27 19:51:00 本章字数: 1381) 北京烤鸭 烤鸭历史: 早在南北朝时(420-589)《食珍录》中,已有炙鸭的记载。

元代的《饮膳正要》中有了烧鸭的说法。

这些皆为今日烤鸭之前身。

北京的烤鸭店,一说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一说出现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

那时经营的是南京(金陵)传来的焖炉烤制法,故称南炉鸭。

最早的店址在......更多

南宋朝廷宴客

南宋朝廷宴客 (更新时间:2004-2-4 20:12:00 本章字数: 1397)   我发现除了红颜杀猪,薄命冲冠以外还可以看点子或是想点子以前看的笔记来提神。

《老学庵笔记》里有一段最好,详细地记录了南宋朝廷招待金使者的菜式,我抄在这里:   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

第一肉咸豉,第二爆肉双下角子,第三莲花肉油饼骨头,第四白肉胡饼,第五群仙灸太平毕罗,第六假圆鱼,第七柰花索粉,第八假沙鱼,......更多

品酒

人们运用感觉器官(视、嗅、味、触)来评定酒的质量,区分优劣,划分等级,判断酒的风格特征,称为品评,人们习惯地称为评酒,又称为品尝、感官检查、感观尝评等。

对酒类品质优、次、劣的确定,仅根据理化分析结果制定的指标是不够的。

因为至今为止,尚未出现能够全面正确地判断香味的仪器,理化检验还不能代替感观尝评。

酒是一种味觉品,它们的色、香、味是否为人们所喜爱,或为某个国家、地区的人民、民族所喜爱,必须通过人们......更多

商周时代美食观

商周时代美食观 (更新时间:2004-2-4 19:55:00 本章字数: 459)   商周时代的美食观,和当时烹饪器具的发展、调味意识的增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商代青铜器面世,为人们提供了更能传热的金属锅,炊具得到了改进。

有了铜锅,可以烹油炒菜,炸、熘等烹调方法也随之产生。

这一时期的庖人、宰夫重视选料、配菜,讲究火候和调味。

  周代时调味品种类更多,已能生产酱、(醋)、饴蜜做调......更多

水晶饼的来历

水晶饼的来历(更新时间:2004-2-4 19:19:00 本章字数: 424) 来源: 摘自北方网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

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

  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

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更多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 (更新时间:2004-1-31 14:55:00 本章字数: 954)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

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阳水......更多

洛阳百年名汤

洛阳百年名汤 (更新时间:2004-2-4 19:52:00 本章字数: 387) 胡辣汤 胡辣汤是洛阳别具风味的小吃,已有百年历史。

精烹细作、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方便群众、闻名城乡。

始于老城,现遍及大街小巷。

主料有精粉面、粉条、肥猪肉。

配料有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葱花、蒜片、面筋泡。

不翻汤 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三代人,刘呼栏,年70多岁。

......更多

理想化龙韵丰歌变美食

理想化龙韵丰歌变美食(更新时间:2004-2-4 19:58:00 本章字数: 1427)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目前,我国内蒙、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曾出土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诸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

不过,当时龙的形象同秦汉以......更多

126127128129130 共14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