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葵
防葵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气味:(根)辛、寒、无毒。 主治:1、肿病。用记葵开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半两。各药混合后,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此方名“防葵散”。
肥皂荚
肥皂荚 释名:气味:(荚)辛、温、微毒。主治: 1、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 2、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 3、风虚牙肿。用独子肥皂,以盐填实,烧存性,研末涂搽。亦可加樟脑少许。 4、头耳诸疮、眉癣。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调香油涂搽。 5、小儿头疮出脓。用肥皂烧存性......更多
粉锡
粉锡 释名: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旧日妇女用来擦脸。古人称铅为黑气味:辛、寒、无毒。主治: 1、劳复与食复(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复,便有性交,引起发烧、便赤、卵肿或缩入等症状,叫做“劳复”。因贪食而旧病复发,叫做“食复”)。用粉锡少许,水冲服。 2、小儿脾泄不止。用红枣二十个,去核,将粉锡填入,在瓦上烘干,去枣留粉,再研细。每服三......更多
蜂蜜
蜂蜜 释名:蜂糖。生岩石者名石蜜、石饴、岩蜜。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1、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为煎至饴糖状,乘热做成挺,长一寸们一端尖细。待冷变硬后,寒入肛门中,不久即可通便。 2、产后口渴。用炼蜜不限量,熟水调服即止。 3、隐疹作痒。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调服。 4、五色丹毒。用蜂蜜调干姜末敷涂。 5、口中生疮。用蜂蜜浸大青叶含咽。 6、龟头生疮。用蜂蜜煎甘草涂搽。 7、肛门生疮(......更多
釜脐墨
釜脐墨 释名: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锅底墨。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1、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 2、中恶。用釜脐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调服。 3、上吐下泻。用釜脐墨半钱、灶额墨半钱、百沸汤一碗,急搅上千遍,一次服下。 4、吐血咳血。用釜脐墨炒过,研末,每次用井华水冲服二钱。连吃三付。 5、产妇只流血,婴儿生不出。用釜脐墨二钱,热酒送下。 6、舌头突然......更多
干姜
干姜 释名:白姜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2、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效。 3、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4、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5、脾......更多
甘草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更多
甘松香
甘松香 释名:苦弥扯。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甘蔗
甘蔗 释名:名竿蔗、遮。气味:(蔗)甘、平、涩、无毒。主治:1、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下。饮浆亦可。 2、反胃吐食。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每日细细饮服。 3、干呕不息。有蔗汁温服半升,每日三次。加姜汁更好。 4、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用甘蔗汁一程式半、青粱米四合,煮粥吃。每日二次。极润心肺
高良姜
高良姜 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1、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更多